问题 | 消费者欺诈行为怎么认定 |
分类 | 损害赔偿-消费权益 |
解答 |
律师解析:
在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提出,如果商家有发生以下七种行为中的任意一种行为的话,都属于欺诈了消费者,消费者都有权向经营者提出三倍及三倍以上的赔偿。
第一种情况就是商家在向消费者售卖产品的时候将一些质量不好的,有瑕疵的商品,当做是好的产品的价格来卖给消费者; 第二种情况就是掺加在就是商家采用一些虚假的不正当的手段,将卖给消费者的商品份量与实际应该给消费者的商品分量不一致; 第三种情况就是商家在处理一些残次品或者是瑕疵品甚至是盗版的时候,对消费者说该商品是正品,将商品以正品的价格卖给消费者; 第四种情况就是商家通过一些跳楼价,清仓价,最低价等打折活动来吸引消费者的眼光,其实实际商品价格并没有发生改变的行为; 第五种情况就是商家对商品的说明或商品的样品与商品的实际情况不同; 第六种情况就是商家通过电视、电影、杂志等传播媒介对商品进行虚假宣传; 第七种情况就是商家以其他任何的虚假手段或者是虚假信息,或者是不正当手段来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法律依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