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非故意损坏他人财物应如何解决 |
分类 | 损害赔偿-人身侵权 |
解答 |
律师解析:
针对无意中损害他人财产所可能产生的法律责任,一贯的做法往往是从物品本身的真实价值出发进行衡量和评估;
同时,当事人双方也可以通过协商谈判解决这一问题; 若双方仍然无法达成共识,则可考虑直接诉诸于法院裁决。 但需注意的是,若是基于主观故意而对他人物品实施破坏,即使涉及财物的价值低于五千元人民币,也将被视为违法行为,从而面临公安机关的相应惩罚。 倘若因损害他人人身权益导致财产损失,填补损失的方式通常是按照受害者因此遭受的亏损或加害者因此获得的收益来计算; 然而,如果受害者因此遭受的亏损及加害者因此获得的利润均难以精确计量,迫使受害者与加害者关于赔偿总金额的谈判破裂并提交至人民法院审判时,人民法院将会依据实际的情况综合判断决定赔偿额的具体数字。 当侵犯自然人人身权益,并且给受害者带来了严重的精神伤害时,受害者有权主张精神损失抚慰金。 当加害者因为故意或者重大疏忽对人的有特殊身份象征意义的物体造成严重精神伤害时,受害者同样有权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条
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赔偿;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以及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 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