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被害人承诺的法律效力是如何界定的
分类 损害赔偿-人身侵权
解答
律师解析:
1.承诺人必须拥有对受损权益的处置权。
然而,在涉及到国家公共利益以及其他个体权益方面,即便存在被害人的承诺,也无法排除相关罪行的构成本质。
唯有当被害人自愿以自身利益作为代价而进行承诺之时,才能够使相关违法行为暂时失去成立的依据。
2.被害人做出的承诺须具备一定的约束力。
若逾越了这一界限,即使确实获得了被害人的同意,行为人仍然将被视为犯有所规定的罪行。
3.被害人应当具备形成承诺的基础条件。
在作出承诺之前,承诺者需具备充分的理解能力来正确解读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因此,儿童及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所做出的承诺将被判定为无效。
4.被害人的承诺必须出自内心意愿。
无论其做出决定的原因如何(如强制、压制等),或是因一句玩笑话所致,这些都不会改变相关行为具有犯罪性的事实。
5.被害人所做出的承诺需在行为产生后果之前进行。
一旦被害人在行为已经造成损害之后重新表述原先的承诺,那么最初的承诺将被视作无效。
6.经由承诺所触发的行为不得超越事先约定的范围。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6 8: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