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把共同财产转化为个人财产 |
分类 | 婚姻家庭-遗产继承 |
解答 |
律师解析:
在法律层面,共同财产转化为个人财产常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协商约定:双方经充分沟通、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通过书面协议明确规定某部分财产归一方所有。 此协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例如要有双方的签字,若涉及单位或组织,还可能需要盖章等。 而且协议内容不能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这样的约定才具有法律效力。 2.特定财产约定:像通过继承、受赠等途径取得的财产,如果在相关遗嘱、赠与合同等文件中明确约定只归一方所有,那么在合法有效的前提下,这部分财产可视为个人财产。 3.人身损害赔偿补偿:在婚姻关系中,一方因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补偿,通常认定为个人财产,其性质明确。 不同类型财产转化为个人财产时,法律规定和程序要求可能不同,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进行财产性质转化时,要确保全过程合法合规,以防法律纠纷。 案情回顾: 小朱与小李是夫妻,婚后共同经营生意积累了不少财产。后小李父母去世,留下遗嘱明确某套房产只归小李一人所有。此外,小朱因工伤获得一笔赔偿款。同时,二人曾签订书面协议约定部分存款归小朱个人所有。但后来二人感情破裂闹离婚,在财产分割上产生争议。 案情分析: 1、关于小李继承的房产,因遗嘱明确只归小李所有,符合特定财产约定,该房产应认定为小李的个人财产。 2、小朱因工伤获得的赔偿款,属于人身损害赔偿补偿,依法应认定为小朱的个人财产。 3、二人签订的关于部分存款归小朱所有的书面协议,符合协商约定的形式要件且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该部分存款应归小朱个人所有。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