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单方法律行为的效力有几类 |
分类 | 婚姻家庭-遗产继承 |
解答 |
律师解析:
单方法律行为的效力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有效 单方法律行为若要有效,需满足一系列条件。 首先,行为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这意味着行为人要达到能够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年龄和智力水平。 其次,意思表示要真实,即行为人内心的想法和外在的表达需一致,不存在被欺骗、胁迫等导致意思不真实的情况。 同时,该行为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 例如,立遗嘱时,立遗嘱人不仅要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还需保证意思表示真实,遗嘱内容合法,如此所立遗嘱才有效。 二、无效 某些情况下单方法律行为是无效的。 一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单方法律行为,因其不具备独立实施民事行为的能力,所以无效。 二是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单方法律行为,这种行为并非双方真实意愿的体现。 另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以及违背公序良俗的单方法律行为同样无效。 三、可撤销 当单方法律行为存在因重大误解、欺诈、胁迫、显失公平等情形时,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比如因误解合同条款而签订的单方法律行为,可依法申请撤销。 四、效力待定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超出其能力范围的单方法律行为,需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才有效。 若法定代理人追认,则行为有效;若不追认,则行为无效。 案情回顾: 小朱欲立遗嘱,将财产分配给小李和小胡。但立遗嘱时,小朱处于精神不清状态,被小丽误导立下遗嘱。之后,小静作为小朱法定代理人对该遗嘱提出异议,争议点在于此遗嘱是否有效。 案情分析: 1、小朱立遗嘱时精神不清,不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不满足单方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按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单方法律行为无效。 2、小朱立遗嘱是受小丽误导,意思表示不真实,也不符合有效单方法律行为的要求。此遗嘱既存在行为人无相应民事行为能力,又有表意不真实问题,应认定为无效。 3、此遗嘱不属于可撤销或效力待定情形,不存在重大误解、欺诈等可撤销事由,也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超出能力范围实施的行为。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