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夫妻怎样签订财产协议书 |
分类 | 婚姻家庭-财产分割 |
解答 |
律师解析:
签订财产协议书,有以下关键要点:
1.明确协议目的:签订财产协议书前,要清晰确定目的。 比如对于夫妻而言,可能是明确双方财产的具体归属,或是确定日后财产分割的具体方式等,这是协议的基础。 2.双方意愿表达:协议必须是双方自愿签署的。 签署前,双方要充分沟通、协商,确保对协议的每一项内容都清楚明白且无异议,真实表达自身意愿。 3.财产范围界定:需详细罗列涉及的财产。 像不动产(如房屋)、动产(如车辆、贵重首饰)、银行存款、各类投资(如股票、基金)等,都要一一列出,防止出现财产遗漏的情况。 4.约定内容具体:明确各项财产的归属、分割方式以及债务承担等。 例如,约定某套特定房产归一方所有,另一方自愿放弃相关权益等。 5.签字盖章:双方要在协议上签字,并注明签字日期。 为增强法律效力,最好再加盖手印。 6.公证:可选择将协议进行公证,公证后的协议在法律效力上更有保障,能更好地维护双方权益。 签订时,最好咨询专业律师,确保协议合法有效。 案情回顾: 小朱和小丽是夫妻,二人决定签订财产协议书。小朱想把婚后购买的房产明确归自己所有,小丽却认为应共同所有,双方就房产归属产生争议,且对于是否要将协议进行公证也存在分歧。最终协议签订,但未公证。 案情分析: 1、协议目的方面,二人本意是明确财产归属,但在房产这一关键财产上未达成一致,影响协议效力。 2、双方意愿表达上,存在分歧表明未充分沟通协商,未真实表达一致意愿。 3、财产范围界定,虽有争议但明确针对房产,未遗漏其他财产。 4、约定内容具体性上,房产归属未确定,存在瑕疵。 5、签字盖章若完成,形式上符合要求。 6、未进行公证,在法律效力保障上有所欠缺。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