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夫妻怎样签订婚后财产协议 |
分类 | 婚姻家庭-财产分割 |
解答 |
律师解析:
1.明确协议目的:
在签订协议前,双方务必对协议目的达成清晰且一致的认识。 比如在涉及财产相关的协议中,要确切知晓是为了明确财产归属,还是对财产处分作出规定等。 这是协议的基础,能避免后续诸多不必要的纠纷。 2.协议内容细化: 财产范围列举:需全面且详细地列出财产范围,像婚前个人通过劳动、继承等方式获得的财产,以及婚后双方共同劳动所得、投资收益等财产都应涵盖其中。 明确财产归属:具体到每一类财产究竟归哪一方所有,比如房产、车辆等。 约定处分方式:说明是共同处分,还是在何种条件下一方可单独处分财产。 3.签字盖章环节: 双方要认真在协议上签字,并清晰注明签字日期。 为增强协议法律效力,最好再加盖双方的印章或手印。 4.公证选择: 可选择将协议进行公证,公证后的协议法律效力更高,但并非协议生效的必需条件。 5.注意要点: 协议必须基于双方真实意愿,杜绝胁迫、欺诈等情况,且内容要符合法律法规,否则协议可能无效。 案情回顾: 小朱和小李准备签订一份财产协议,小朱认为协议目的是明确财产归属,小李却觉得是对财产处分作规定,双方未达成一致。且在财产范围列举、归属及处分方式上也存在诸多分歧。签字时,小朱想公证,小李却认为没必要。 案情分析: 1、对于协议目的不一致,可能导致协议基础不明确,易引发后续对协议条款理解和执行的混乱。 2、财产相关内容细化不清晰,如范围、归属和处分方式存在分歧,可能在未来财产使用、处置等方面产生纠纷。 3、关于公证选择的分歧,虽不影响协议生效,但可能影响协议的证明力和公信力。 4、若协议签订过程中存在胁迫、欺诈或内容违法,协议可能无效。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