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贷款卖房欺诈河南怎么处理 |
分类 | 房产纠纷-二手房纠纷 |
解答 |
律师解析:
在我们国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对于房屋卖方或者其他相关人员采用欺骗性手段进行非法诈骗,从而导致买方蒙受经济损失的情况,购买房屋的一方有权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卖方对此类行为负责,并且合理地弥补其所遭受的相应损失。同时,依据相关法律保障,购买房屋的一方还可以申请索赔,其数额为自身所支付的购房款的三倍。若索赔的具体金额低于五百元人民币,则应按法律规定,赔偿实际不超过五百元人民币的款项。在商家明确表示拒绝赔偿的前提下,购买房屋的一方可以采取如下途径予以解决:首先,可以寻求消费投诉调解。当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产生消费者权益方面的争议之后,可以通过求助于消费者协会来进行调解处理。也就是说,由独立且具权威性的第三方机构出面,对争议中的双方当事人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劝导、深入有效的沟通协调,以促使他们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其次,可以请求行政申诉处理。在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出现权益纷争的情况下,消费者有权选择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申诉,以此来解决争议问题。这种方式具有较为鲜明的高效性、便捷性以及强制力高等优势,消费者在做出申诉决策时,通常需要采取书面形式,清楚列明自己的各项诉求、理由以及相关的事实证据,以便于行政机关开展后续工作。倘若与经营者最终达成和解,消费者也可以主动撤销申诉,请求行政机关出具调解书。再次,可以提交仲裁裁决。在买卖双方达成共同意愿的前提下,商家和消费者可自愿将争议交由仲裁机构作出公正合理的判定或者裁定。相比较于传统法庭审理方式,仲裁不仅有着更为简便灵活的当事人程序,而且具备一裁终局、专家评审执刀、司法成本较低、保密规定严格、避免情绪化影响等众多优点。关于仲裁所需的费用,原则上由败诉方负责承担,如果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有部分胜利的消费者和部分失败的商家,仲裁庭会根据各方应负有的责任程度,合理公平地分摊仲裁费用。最后,可以选择提起诉讼。倘若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遭到了损害,消费者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公开公正的审判。这也是我们生活中所常见的民事诉讼。
法律依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