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被告人说假话法律责任怎么判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律师解析:
关于被告人在诉讼中说假话的法律责任,需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分析:
1.刑事诉讼方面: 若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等,对与案件紧密相关的重要情节,故意作出虚假证明、鉴定、记录或翻译,且目的是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就可能构成伪证罪。 对于此类犯罪,情节较轻的,会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要是情节严重,比如造成严重司法误判等后果的,将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民事诉讼方面: 当事人作虚假陈述时,法院会视具体情形予以训诫、罚款等司法制裁。 比如虚假陈述干扰了正常审判秩序等。 若虚假陈述情节十分严重,严重影响到司法公正,像导致错误判决且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等,还可能构成其他犯罪,需承担相应刑事责任。 总之,被告人说假话的法律责任要依据具体情况以及相关法律规定来明确。 案情回顾: 小朱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证人,故意对关键情节作虚假证明,意图陷害小李;同时,在民事诉讼中,小胡为谋取利益作虚假陈述干扰审判秩序。对于他们的行为该如何定性和处罚存在争议。 案情分析: 1、在刑事诉讼中,小朱故意作虚假证明且目的是陷害他人,可能构成伪证罪。若情节较轻,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如造成严重司法误判,将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在民事诉讼中,小胡作虚假陈述干扰审判秩序,法院可视情形予以训诫、罚款等制裁。若情节严重影响司法公正,如导致错误判决且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可能构成其他犯罪并承担刑事责任。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