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谎报安全事故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一、谎报安全事故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一)谎报安全事故罪量刑标准具体如下: 《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 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谎报安全事故罪的立案标准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 第十五条之一 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导致事故后果扩大,增加死亡一人以上,或者增加重伤三人以上,或者增加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以上的; 2、实施下列行为之一,致使不能及时有效开展事故抢救的: (1)决定不报、迟报、谎报事故情况或者指使、串通有关人员不报、迟报、谎报事故情况的; (2)在事故抢救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 (3)伪造、破坏事故现场,或者转移、藏匿、毁灭遇难人员尸体,或者转移、藏匿受伤人员的; (4)毁灭、伪造、隐匿与事故有关的图纸、记录、计算机数据等资料以及其他证据的; 3、其他不报、谎报安全事故情节严重的情形。 本条规定的“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是指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责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投资人,以及其他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 二、谎报安全事故罪的认定 (一)本罪与无罪的区别 不报、谎报安全事故,贻误事故抢救的行为,如果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则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不能追求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二)此罪与彼罪的区别 1、本罪与玩忽职守罪的界限 瞒报谎报安全事故罪与玩忽职守罪的区分: (1)主体不同。前者既可以是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也可以是安全生产负有直接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后者是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客体不同。前者侵害的客体是公共安全,也就是不特定或是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是重大公司财产的安全;后者侵害的是国家机关正常的管理活动。 (3)客观表现不同。前者是安全事故发生以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后者表现为严重的不负责任,不履行或正确履行工作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到重大损失的行为。 2、本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界限 重大责任事故指的是违反有关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造成其它严重后果的行为。 (1)主体不同。前者既可以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可以是国家非机关工作人员;后者只能是国家非机关工作人员。 (2)客体不同。前者侵犯的客体包括生产作业安全和其它的公共领域、公共场所的安全;后者侵犯的是生产作业安全。 (3)发生的前提不同。前者是安全事故已经发生;后者是在生产作业的过程当中。 (4)客观表现不同。前者是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谎报事故情况;后者是在生产作业当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规定或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 安全事故发生之后,首先需要采取相应的行为防止事态继续恶化,然后需要将该事故如实的告知相关部门,不得谎报、漏报。任何人在发现谎报、漏报的情形发生之后,都是可以向相关部门举报的。一旦举报被核实,负有上报安全事故职责的人,就有可能受到处罚。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