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法典怎样判定不当得利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律师解析:
在此次讨论的主题中,“不当得利”乃是指行为人在无任何正当合法依据的情况下,通过对他人财产或权益的侵害,从而获取了自身不当的经济利益。
在我国现行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对于不当得利问题的判断,主要立足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和分析: 首先,必先考察被认定为不当得利的一方是否确实从中获得了经济利益; 其次,进一步确认相对方是否因此遭受到了财产或权益方面的实际损失; 第三,针对所获利益与所受损失两者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深入探究,以确定利益损失的真实原因; 最后,对行为人所取得的不当利益之取得是否具备法律上规定的合法性依据进行严格审查。 例如,若一方当事人因疏忽大意,误将应支付给他方的款项误转入给另一方,则后者在未得到合法授权的情况下,擅自获取该笔资金,便构成了不当得利的法律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
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 (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 (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