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什么是恶意骗取贷款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律师解析:
针对不法分子蓄谋骗取贷款这一现象,我们必须做出清晰明了而严谨的阐述:这是一种极其恶劣的违法行为,其本质上是指那些意图非法获取巨额贷款的借款方,他们通过各种欺诈手法来欺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让这些机构误以为他们具备清偿贷款的真实意愿与能力,从而发放贷款。
这种行为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些人会向金融机构提交虚假的贷款申请材料,例如伪造财务报表、虚构贷款抵押物、以及编造虚假的贷款用途等等,以此来迷惑金融机构,使其错误地发放贷款。 其次,当他们成功获得贷款之后,却又违反合约约定,将贷款用于不当之处,甚至完全没有偿还贷款的意愿或能力。 这种行为不仅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且也对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及信用环境的维护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法律条款规定:如有某人蓄意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且数额达到较大标准,那么他将被判处五年以下不等的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款,金额较大者,则可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款; 如果金额特别大或者存在其他极其严重的犯罪情节,则可能被判处更为严厉的刑罚,比如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同时仍然需要承担罚款责任,最高可达五十亿元人民币或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具体来说,可能涉及到如下几种情况:首先,编造虚假的引进资金、项目等理由进行诈骗; 其次,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 第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 第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为保证金或者超过抵押物的真实价值再次作为抵押物进行诈骗; 最后,还有其他各种手段进行的诈骗活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
【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