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贷款用途与实际不符的是犯罪吗
分类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解答
律师解析:
当贷款用途与实际情况产生脱节时,是否涉嫌违法犯罪,需依据具体情形进行判定。
例如,若采用虚假陈述或隐瞒真相的手法来获得贷款,进而导致银行乃至其他金融机构承受重大经济损失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者,则可能触碰到骗取贷款罪这一法律红线。
反之,若贷款用途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但仍能够按照约定时间和金额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的,一般而言并不构成犯罪行为,然而却可能招致违约责任的追究。
依照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条款之规定:使用欺骗手段从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手中获取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相关金融服务,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带来重大损失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且可能附加罚款;
而对于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具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样可能附加罚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
【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6: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