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未成年人拒绝还钱怎么办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律师解析:
倘若未成年人出现拖欠债务拒不归还的情形,首要任务便是判断该未成年人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按照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相关条款,即第十七条以及第十八条所规定,若未成年人尚未年满十八周岁并且其主要生活来源并非自身劳动所得,那么其即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在此种情况下,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便负有依照法律规定履行监护职责之义务,其中便包含对未成年人财产进行妥善管理及保护。 而针对已满十八周岁但不具备劳动收入作为生活主要来源的未成年人群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七条规定可知,他们的父母应被视为法定监护人。 若父母因各种原因无法充分履行监护责任,则可委托其他近亲属,如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兄弟姐妹等担任监护人。 监护人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包括对未成年人财产的管理。 在实践操作层面,若未成年人出现拖欠债务拒不归还的情况,监护人可考虑采取如下措施: 1.与未成年人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其拒绝还款的具体原因,并尝试通过教育和引导来解决问题; 2.若未成年人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监护人可要求其动用个人收入来偿还债务; 3.若未成年人的财产状况无法满足还款需求,监护人可代为与其债权人协商制定合理的还款方案; 4.若协商无果,监护人可依据法律规定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裁决未成年人履行还款义务。 在处理此类问题的过程中,监护人务必始终坚持未成年人最佳利益至上的原则,依法行使监护权利。 同时,若发现未成年人的行为触犯了法律或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监护人有权依法采取必要措施加以纠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七条
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