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犯罪中止与犯罪预备如何准确界定
分类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解答
律师解析:
很高兴向您介绍犯罪阶段的划分及犯罪中止的概念。
犯罪阶段主要分为犯罪预备阶段与犯罪实行阶段,而在此两阶段内皆有可能构成犯罪中止。
具体来说,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可从以下两个维度来加以理解:
首先,所谓犯罪预备中止便是指行为人停止预备犯罪,进而结束其为实行犯罪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
其次,若犯罪预备阶段已经逐渐过渡至犯罪实行阶段,在此期间出现了中止情况,即可视为犯罪实行中的中止。
在上述任何一种情况下,只要满足了刑事法律对犯罪中止的规定,都应该被确认为犯罪中止。
值得关注的是,犯罪预备中止虽然意味着行为人对于相应犯罪的主观意图已经消失,但并未赋予行为人立即停止犯罪的义务。
因此,在行为人在某一犯罪预备阶段实行了犯罪中止之后,也不排除其将来再次从事其他犯罪预备活动的可能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条款,第二十二条明确指出为了进行犯罪而准备工具或制造条件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针对此类预备犯,司法机关有权依据案件实际情况,视同已完成犯罪的既遂犯,给予适当的从轻、减轻乃至免予处罚。
而第二十四条则强调仅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才有可能主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阻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进而导致犯罪中止的发生。
同时,对于中止犯,如若没有给他人带来实质性伤害,则可以免予刑事追究;
然而,如果已经对他人造成了伤害,那么就必须依照法律程序减低其刑罚。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十二条
【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9:4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