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间接正犯和教唆犯如何区分法律责任
分类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解答
律师解析:
两者之间的显著区别在于,间接正犯并非必然属于共同犯罪范畴,然而教唆犯却是共同犯罪中的特定类型之一。
1.间接正犯,通常是指行为人以自身的犯罪意图作为驱动力,运用无责任能力者或缺乏犯罪意识之人来执行犯罪行为,从而实现其个人的犯罪目的。
这是教唆行为的一种特殊形式,即教唆尚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或不具备刑事责任的人进行犯罪活动,此时,教唆者的身份便由教唆犯转变为间接正犯。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仅有该行为人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若在共同犯罪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则应视为主犯;
反之,若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所起作用次于其他共犯,则可归类为从犯。
2.教唆犯,是指通过劝告、引诱、指示、煽动、贿赂、恐吓等手段,将自身的犯罪意图灌输至原本并无犯罪意图的人身上,使其按照教唆者的犯罪意图行事,进而导致他人实施犯罪行为。
教唆罪的本质特征在于,教唆者本人并未直接实施犯罪,而是通过教唆他人来实现其犯罪意图。
若教唆犯系受胁迫而教唆他人犯罪,则应认定为胁从犯(由于教唆行为人本身不可能成为胁从犯,因此原则上讲,教唆犯与胁从犯之间并无关联)。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十九条,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间接正犯与教唆犯的区别,法律上该如何规定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22:4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