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取保候审后不予立案的流程怎么走 |
分类 | 刑事辩护-取保候审 |
解答 |
律师解析:
关于取保候审后不予立案的相关程序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公安机构或其他侦查部门在完成所有必要的调查工作之后,如确定无确切犯罪事实存在,或是犯罪行为轻微且无需深入追责者,应果断做出不予立案的决策。 在此之前,他们会全方位的审视所取得的各类证据,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估。 紧接着,他们须将不予立案这一决定通知犯罪嫌疑人及他的辩护律师,并详尽阐明拒绝立案的理由。 假如犯罪嫌疑人对这一决定持有不同看法,可申请监察复核以维护自身权益。 最后,取保候审的相关措施得以解除,缴获的保释金也将会及时归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
【对立案材料的审查和处理 立案的条件】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