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乡道修路征地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 |
分类 | 征地拆迁-补偿标准 |
解答 |
律师解析:
我国对于国家征用土地所涉及的赔偿问题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土地被征用后所产生的经济损失赔偿金额应为该耕地在被征收之前的三年内平均每年产值的六到十倍之间;其次,如果土地被征用导致了富余劳动力的出现,那么对这些劳动力的赔偿将根据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量进行计算;再者,对于土地上的附着物及青苗因征收而遭受的损害,其赔偿金额则由被征收人所在的省级政府进行规定。最后,征收土地时必须给予公平且合理的补偿,以确保被征地农民的原有生活水平不会因此下降,同时也能保证他们的长远生计得到充分保障。关于征收农用地的土地补偿费与安置补助费的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制定并公布区片综合地价来确定。在制定区片综合地价时,需全面考虑土地原用途、土地资源条件、土地产值、土地区位、土地供求关系、人口状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多重因素,并且至少每隔三年就需要进行一次调整或重新公布。至于征收农用地之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着物以及青苗等的补偿标准,则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行制定。
法律依据: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条
征收土地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保障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征收土地应当依法及时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费用,并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 征收农用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制定公布区片综合地价确定。 制定区片综合地价应当综合考虑土地原用途、土地资源条件、土地产值、土地区位、土地供求关系、人口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并至少每三年调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 征收农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对其中的农村村民住宅,应当按照先补偿后搬迁、居住条件有改善的原则,尊重农村村民意愿,采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货币补偿等方式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并对因征收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等费用予以补偿,保障农村村民居住的权利和合法的住房财产权益。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相应的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 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主要用于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缴费补贴。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