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财产转移被法院撤销但是不还钱怎么办 |
分类 | 诉讼仲裁-判决执行 |
解答 |
律师解析:
当财产转移行为被法院依法撤销后,若被执行人依旧不还钱,可参考以下应对措施:
1.申请强制执行:债权人需向法院提交强制执行的申请。 法院受理后,会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全面清查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 对于其名下的房产、车辆等不动产和动产,会依法进行查封、扣押。 若有必要,还会通过正规的拍卖程序,将这些财产变现,所得款项将用于偿还债务。 2.追究刑事责任:若被执行人存在转移财产等明确的拒不履行判决行为,且情节严重,例如转移财产数额巨大、多次转移财产逃避执行等,这种行为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此时,相关部门会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3.限制高消费:法院有权限制被执行人的高消费行为。 比如,限制其乘坐飞机的头等舱、高铁的一等座等,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其进行约束,促使其尽快履行债务。 4.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将被执行人纳入该名单后,其在信用体系方面会受到诸多限制,如贷款受限等,增加其不还钱的成本。 总之,法院会运用多种手段督促被执行人还钱,保障债权人权益。 案情回顾: 小朱与小李存在债务纠纷,法院判决小李还钱。小李转移财产行为被撤销后仍不还钱。小朱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清查小李财产;小朱还主张追究小李刑事责任,同时要求限制小李高消费并将其纳入失信名单,争议点在于这些措施能否有效促使小李还钱。 案情分析: 1、申请强制执行方面,法院受理后会按规定清查小李财产,查封、扣押其名下财产并可能拍卖变现用于偿债,能有效追讨欠款。 2、追究刑事责任上,若小李转移财产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相关部门追究其刑责可威慑其还款。 3、限制高消费能从生活方面约束小李,促使其履行债务。 4、纳入失信名单会使小李在信用体系受限,增加不还钱成本,利于保障小朱权益。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