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律规定对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如何判刑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一、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如何判刑 《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 :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界定 此罪与诈骗罪界限 1、 后者表现为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前者表现为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 2、 后者的主体是自然人;前者的主体是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 3、 后者的目的是非法直接占有公私财物;前者的目的是吸引投资间接获取利益; 4、 后者的刑事责任由犯罪人本人承担;前者由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贷款诈骗 1、 前者表现为违反金融法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后者表现为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严重损害股东或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2、 前者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后者是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 3、 承担刑事责任的主体不同。前者是犯罪人本身;后者是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4、 前者的目的是非法直接占有银行或者金融机构的贷款;后者的目的是吸引投资间接获取利益。 诱骗投资 1、 前者表现为提供虚假信息或者伪造、变造、销毁交易记录,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2、 前者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后者是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 3、 承担刑事责任的主体不同,前者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后者只能是自然人。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于公司、企业的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和股东、社会公众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只有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才能构成本罪,本罪表现为公司向股东以及社会公众违规披露,造成严重损害的行为。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