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交通肇事逃逸违法行为的处罚标准是什么 |
分类 | 交通事故-交通肇事 |
解答 |
一、交通肇事逃逸违法行为的处罚标准是什么 1、行政处罚 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将对其终生不得重新获取机动车驾驶证的决定记入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备案。 2、刑事处罚 (1)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这里要注意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2)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心理态度应限于过失,因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为保持犯罪构成的纯洁性,其加重构成的心理态度也应是过失。 二、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如何认定 1、主观方面 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 2、客观方面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如果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即使行为人事后有逃逸行为,也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3、空间要素 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虽然没有逃离现场,但是在将伤者送到医院后或在等待交警部门处理时畏罪逃跑,也应当受到法律的严惩。 肇事逃逸有两种处罚意见,一种是行政处罚,另一种是刑事处罚;确认肇事逃逸行为需要满足三个条件,首先司机要逃避抢救义务,逃避法律责任,其次肇事司机要存在驾车逃跑的行为,最后要明确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可以是逃离事故现场,也可以是逃离医院。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