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经济纠纷起诉的流程是怎么样的? |
分类 | 诉讼仲裁-受理范围 |
解答 |
一、经济纠纷起诉的流程是怎么样的 (1)起诉和受理起诉是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合法权益,要求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案件的行为。 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实行“不告不理”的原则。 因此,起诉才可能引起诉讼程序,使诉讼活动开始。 起诉是当事人的一项重要诉讼权利,只有有效地行使起诉权,才可能使人民法院启动诉讼程序。 (2)审理前的准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应当进行审理前的准备。 包括: 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 组成合议庭并在三日内告知当事人; 核对诉讼材料或进行必要的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 (3)开庭审理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审判一般应当公开进行。 审理过程分为法庭调查; 法庭辩论; 征询原告,被告,第三人意见; 能够调解的进行调解; 判决。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 还需要延长的,报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4)判决和裁定法庭辩论终结后,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判决。 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判决一律公开宣告。 二、民事经济纠纷有哪些处理方式 在我国,解决经济纠纷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仲裁、民事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1、仲裁与民事诉讼是两种不同的争议解决方式。 当事人发生争议只能在仲裁或者民事诉讼两种方式中选择一种解决方式。 有效的仲裁协议可排除法院的管辖权。 只有在没有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或者当事人放弃仲裁协议的情况下,法院才可以行使管辖权,这在法律上称为或裁或审原则。 2、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方式的选择则与纠纷的性质有关。 根据法律的不同规定,有的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也可以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时再起诉; 有的则只能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才能提起行政诉讼; 还有的则只能通过行政复议的方式解决,由行政机关对纠纷作出最终裁决。 综合上面所说的,在发生经济纠纷之后是可以利用诉讼的方式来进行解决,但在起诉时就需要按法律所规定的流程来,先起诉再获得受理了之后才能对案件进行开庭审理,而且请求保护自己民事权利的时效就只有三年,如果超过了时间将失去胜诉的权利。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时,可以通过运用法律知识或者是相关专业人员的帮助来解决,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上述的文章内容中已经对您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如果您对此还有其他疑问的话,可以查看本网站的其他法律知识内容,也可以咨询本站律师为您解答。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