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犯罪中止存在哪些阶段,犯罪中止的基本特征
分类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解答

一、犯罪中止存在哪些阶段

犯罪的中止只能发生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刑法第24条第一款规定: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

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

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二、犯罪中止的基本特征

(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

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

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

其次,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

再次,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

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是惧怕受到刑罚的惩罚;

有的是由于他人的劝说而改变了原来的犯罪意图;

有的是良心发现,幡然悔悟,改变了自己的犯罪意图;

有的则出于对被害人的怜悯,转而防止犯罪结果的出现。

犯罪中止的主观原因,不影响犯罪中止的成立。

(二)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

第一,中止行为是停止犯罪的行为,是使正在进行的犯罪中断的行为。

第二,中止行为既可以作为的形式实施,也可以不作为的形式实施。

第三,中止行为以不发生犯罪结果为成立条件,但这种结果,是行为人主观追求的和行为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三)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

这里的犯罪过程,包括预备犯罪的过程、实行犯罪的过程与犯罪结果发生的过程。

不在这些过程之内实施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行为。

(四)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

犯罪中止分为预备中止、实行中止等,任何人若是实施了犯罪行为,此时虽然会受到刑事处罚,但若是在预备阶段,以及实行中止等的阶段,都有可能会被认定为是犯罪中止。

根据刑事法律的规定,可以知道,任何犯罪中止的刑事犯罪主体,都有可能会被减轻处罚。

犯罪预备阶段主要是为了后面犯罪行为的落实而做准备,若是在准备犯罪工具的过程之中,就已经放弃了落实具体的犯罪行为,那么之后不管其犯罪东西是否被发现,都可以凭借犯罪中止情形的存在,而不受到具体的刑事处罚。

对于虽然中止犯罪,但是造成他人财产损失,需要支付赔偿。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很多法律问题,所以应该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以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时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相信上面文章的内容已经对您的问题作出了解答,如果您还有其他相关疑问的话,可以查看本站的其他普法内容,或者也可以咨询律师为您解答。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23: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