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哪些人是限制民事责任能力 |
分类 | 损害赔偿-人身侵权 |
解答 |
《民法通则》第十二条: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第十三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根据以上法律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有两种: 1、十周岁以上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其中十六周岁以上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主要是指间歇性精神病人。其中间歇性精神病人在未发病、其精神状况正常时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限制行为能力人主要是根据公民的意识能力或者智力状况确定的,一种从年龄上推断公民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因此规定10~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另一种是因为患有精神病而导致的意思能力受限制。 身体有缺陷的残疾人不是限制行为能力人,因为即使其身体有缺陷,并不影响其正常的思维意识,除非其年龄在10~18周岁或者患有间歇性精神病。 在我国,就民事行为能力是进行了划分的,其中包括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同的划分下包括了不同的人,而限制民事责任能力人主要就是指已满10周岁但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此时,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从事民事活动,通常也是由监护人来对其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小编为你整理本篇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