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界定诈骗与经济纠纷 |
分类 | 刑事辩护-金融诈骗辩护 |
解答 |
一、如何界定诈骗与经济纠纷? 1、两者的含义不同。 经济纠纷是指市场经济主体之间因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矛盾而引起的权益争议。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2、主观目的与客观手段不同。 诈骗主观目的是非法占有,而经济纠纷不是;客观手段中,诈骗采取的是欺骗或隐藏事实的手段,而经济纠纷是正当行为。 二、经济纠纷具有哪些法律特征? 1、纠纷主体的特定化; 2、纠纷内容的多样化; 3、纠纷所属范畴民事化; 4、解决方式多样化。 三、经济纠纷的诉讼原则有哪些? 1、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 2、法院调解原则 ; 3、处分原则 ; 4、辩论原则 ; 5、支持起诉原则 ; 6、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 ; 7、检察监督原则。 四、经济纠纷向法院起诉的条件有哪些?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五、诈骗罪的刑事处罚标准怎么确定? 1、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六、诈骗案件中数额划分标准是怎样的? 1、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经济纠纷案件中,任何一方都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这是经济纠纷跟诈骗行为最明显的区别。如果所谓的经济纠纷实际上也是因为对方的诈骗行为引起的,这样的经济纠纷可以转化成诈骗,受害人可以选择报警处理。诈骗数额在3千元到1万元以上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