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未成年犯法怎么判刑合适?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处罚辩护 |
解答 |
未成年犯法怎么判刑合适? 我国《刑法》针对未成年人,将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不满14周岁)、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与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三个阶段。 1、根据《刑法》第17条的规定,不满14周岁,是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一般地说,不满14周岁的人尚处于幼年时期,还不具备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即不具备责任能力。因此法律规定,对不满14周岁的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一概不追究刑事责任。但必要时可依法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严加管教。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人相对负刑事刑事责任的年龄范围,即处于该年龄段的人只对刑法中规定的少数犯罪负刑事责任,而对绝大多数犯罪则不负刑事责任。《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3、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对所有的犯罪都应负有刑事责任。但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里指的从轻是在法定刑的下限处刑;这里指的减轻,是在法定刑的下一档次。 我国刑法考虑到未成年人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针对其生理、心理特点,对未成年被告人的处罚不应该完全以犯多大罪,判多少刑,单纯的为惩罚而惩罚的罪行报应。对未成年的处罚适当与否,不仅关系到未成年罪犯一辈子的前途,而且还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其意义远远超出处罚犯罪未成年人本身。因此,对未成年被告人的定罪量刑应从教育、感化、挽救出发,坚持惩罚为辅、教育为主的原则,正确地裁量刑罚,达到教育、挽救、改造犯罪未成年被告人的目的。 总之,考虑到未成年群体心智尚未成熟,分辨是非能力较差,容易受他人诱导等特点,我国刑法对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均有一定的宽容性。家长与社会也应对未成年人进行必要的教育与正确的引导,避免孩子误入歧途。 通过本篇文章的内容,希望能够解答您所面临未成年犯法怎么判刑合适?的问题。平常我们可以多多学习了解法律知识,这样在面临法律问题需要解决时,我们就能够通过学习到的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的法律问题,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为您匹配专业律师在线为您提供帮助。 |
随便看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