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帮信罪取保候审无罪释放几率大吗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处罚辩护 |
解答 |
一、帮信罪取保候审无罪释放几率大吗 帮信罪取保候审无罪释放几率不大。帮信罪刑事拘留不一定会判刑,只是判刑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进行了取保候审,那么基本上根据已有的证据所确定的事实可以确定当事人的行为构成犯罪。因此,取保候审之后判处缓刑机会较大,判决无罪的可能性较小。 取保候审一般是犯罪嫌疑人关押期限已满但案子尚未结案,先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做到随传随到,未经许可不得私自外出,配合调查此案的强制措施。取保候审一般是指对犯罪较轻的罪犯,最高量刑不超过三年,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可能判处拘役或缓刑的罪犯,才可以使用取保候审强制措施。 取保候审也可能对犯罪积极参加但不确定就是犯罪的人,也可以临时关押进行调查,关押期限已满,就会取保候审,做到随传随到,若确实不构成犯罪,便会解除取保候审,无罪释放。若已构成犯罪,便会再次关押,或到法院宣布缓刑。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二、帮信罪和诈骗罪区别是什么? (一)二者侵犯的法益明显不同 诈骗是侵财类犯罪,侵犯的是公私财产所有权,而“帮信罪”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犯罪。 当提供“两卡”的行为造成了具体法益的侵害时,可能同时构成两罪;而造成的法益侵害具有抽象性、概括性时,则不适合认定为诈骗罪共犯。 (二)客观方面有所区别 对于一般性帮助行为,如提供场所、资金支持的行为,一般认定为诈骗犯罪。帮信罪的帮助行为,限定在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方面。在这一范围,存在两罪的竞合关系。 (三)主观故意的一致性判断 1、帮助行为人与诈骗行为人不存在主观通谋时,可构成帮信罪。 2、犯意联络无法查清或者行为人仅具有间接的故意时,可构成帮信罪。 3、帮助行为人与诈骗行为人存在事前或事中通谋,则可构成诈骗罪。 如事后帮助,则可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或包庇等罪名。 三、帮信罪的构成要件是怎样的? 帮信罪,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指自然人或者单位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行为。 构成要件如下: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正常信息网络环境的管理秩序。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行为。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帮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1)为三个以上对象提供帮助的; 2)支付结算金额二十万元以上的; (3)以投放广告等方式提供资金五万元以上的; (4)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 (5)二年内曾因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受过行政处罚,又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 (6)被帮助对象实施的犯罪造成严重后果的; (7)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以构成本罪。单位也可以成为该罪的主体.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行为人必须以明知他人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违法犯罪为前提。 为他人实施犯罪提供技术支持或者帮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但是有相反证据的除外: (1)经监管部门告知后仍然实施有关行为的; (2)接到举报后不履行法定管理职责的; (3)交易价格或者方式明显异常的; (4)提供专门用于违法犯罪的程序、工具或者其他技术支持、帮助的; (5)频繁采用隐蔽上网、加密通信、销毁数据等措施或者使用虚假身份,逃避监管或者规避调查的; (6)为他人逃避监管或者规避调查提供技术支持、帮助的; (7)其他足以认定行为人明知的情形。 帮信罪取保候审无罪释放几率不大。帮信罪刑事拘留不一定会判刑,只是判刑的可能性比较大。以上就是关于帮信罪取保候审无罪释放几率大吗的相关介绍。阅读了本篇文章,如果您的问题仍未得到解答,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在线咨询律师。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