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一般反应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一般反应,是指在免疫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问题 | 预防接种 |
分类 | |
解答 |
![]() 疫苗的定义及分类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 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接种第一类疫苗由政府承担费用。接种第二类疫苗由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承担费用。 预防接种反应预防接种是指根据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利用疫苗,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由合格的接种技术人员,给适宜的接种对象进行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以达到预 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但是,各种生物制品对于人体来说,毕竟是一种异物,接种后机体在产生有益反应的同时,有时也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反应。 在这些反应中,大多的是一般反应。一般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免疫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一般反应不会造成组织器官不可恢复的损伤。 极个别人接种某种或某些疫苗后可能发生与一般反应性质及表现均不相同的反应,这类反应我们称之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 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如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发生的无菌化脓;接种乙脑疫苗后出现皮疹、颜面部水肿等。这类反应需及时去医院诊治,一般会很快痊愈。异常反应的发生与受种者体质有密切关系,过敏体质者或免疫缺陷者往往更容易发生。 无论一般反应或异常反应,在大规模的人群 接种中客观上是不能完全避免的。但是可以通过儿童家长主动向医生提供个体健康状况及禁忌症来减少上述两类反应的发生。同时,儿童家长要正确认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一旦发生正确处理,尽早向接种单位报告,及早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以减小危害。 预防接种的工作制度1、为保证这项工作经常性开展,乡(镇)卫生院设立以院长为科长,乡(镇)兼职防疫人员及接种员人员为骨干的乡(镇)卫生院防保科,负责制订本乡(镇)生物制品计划,领发生物制品,实施预防接种,调查处理异常反应,“冷链”管理,以及对基层卫生人员计划免疫工作的业务培训、督促、检查等项工作。 2、乡(镇)计划免疫工作实行一卡(儿童免疫接种卡)、一证(儿童预防接种证)、两册(1、2类疫苗接种登记册、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登记册)、两簿(生物制品令发登记簿、冷链设备接种器材领发登记簿)、两表(年度生物制品计划双月报表、0—7岁儿童分村分龄统计表)制度。卡、簿、表由乡防疫人员专柜保管,接种卡仅接种期间发至各接种点,接种完后仍交回乡卫生院管理。7岁后,接种卡片由乡镇卫生院保管15年。儿童预防接种证交儿童家长保管,0—7岁儿童年龄分组表每年统计一次并上墙公布。 3、建、管、用好0—7岁儿童免疫接种卡、证。2003年度建卡率、建证率不得低于99%,卡、证填写符合率不得低于95%以上,坚持每季全乡儿童出生人数与建卡数、建证数核对。 4、接种人员应以高度责任心,严格的科学态度,掌握免疫程序,生物制品性质,接种方法、接种途径及接种前的询问和告知,禁忌症,以及接种后副反应的观察处理。为确保工作质量,接种前要仔细检查发现禁忌症,严禁使用过期、冻接和变质的疫(菌)苗,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严格无菌操作。 5、做好接种前的调查摸底工作,接种中的组织实施;填写好接种卡证和接种登记册;接种后的统计汇总工作,按时向县疾控中心报出生物制品使用双月报表或工作总结。 6、积极处理预防接种中出现的异常反应,并及时向县卫生局、县食品、药品监督局报告,必要时,提请县异常反应诊断小组会诊,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人不得单方面出具诊断证明,所出证明一律无效。 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根据免疫预防技术规范,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当到承担现居住地疫苗接种工作的预防接种门诊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应当了解预 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并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儿童离开原居住地期间,由现居住地预防接种门诊负责对其实施接种。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应当: 1、当孩子出生或从外地迁入本市后,请主动到居住地预防接种门诊,办理领取预防接种证和建立接种卡手续,以便预防接种单位及时为孩子安排接种。 2、接种证是您的孩子预防接种的永久记录和人园、入学、出国的有效证明。托幼机构、学校在办理入学手续时均要查验本证,如有损坏或遗失应及时到预防接种门诊办理补证手续,并补登既往接种情况。 3、预防接种时必须携带接种证,并按预约日期到居住地预防接种门诊给孩子接种疫苗。 4、有些疫苗需按免疫程序连续多次接种才有效,一定要按照免疫程序的要求及时进行预防接种,不要半途而废。 5、如果孩子的居住地发生迁移,要及时到原居住地的预防接种门诊办理转卡手续,并主动向新居住地预防接种门诊出示接种卡、证,以保证孩子预防接种的连续与完整。 6、医务人员上门检查预防接种工作时应当协助主动出示本证。 预防接种相关词条
|
随便看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