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简介马克昌(1926.8.12-2011.6.22),我国当代著名法学家、杰出教育家、卓越社会活动家、博士生导师,新中国刑法学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曾任武汉大学法律系主任、法学院院长、[1] 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总干事长和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名誉理事、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律思想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湖北省首届“荆楚社科名家”、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法学学科小组成员等职。独著的《比较刑法原理——外国刑法学总论》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主编的《犯罪通论》和《刑罚通论》分别获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主编的《经济犯罪新论》获中国图书奖;任主编之一的《刑法学》和副主编的《中国刑法学》分别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和特等奖;主持完成的“着重提高研究生素质,培养刑法学高层次人才”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1年1月29登上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 马克昌先生,于2011年6月22日19时16分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逝世,马克昌先生灵骨落葬于石门峰名人文化公园,享年85岁。 研究领域中国刑法学、比较刑法学。 主要兼职中国法学会名誉理事;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特聘顾问教授[2] ; 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律思想研究会副会长; 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顾问; 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等。 代表著作《刑法学》(高等学校法学试用教材),副主编(法律出版社1982年版) 《法学知识手册》,参与编写(中州书画出版社1983年版) 《刑法学》(高等学校法学试用教材),副主编(法律出版社1984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罚论》(上编),副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关于刑法的若干问题》,参加编写(河南省法学会印1984年版) 《刑法》,合著(法律出版社1985年版) 《刑法学教学大纲》(高等学校法学教材大纲),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论共同犯罪》,合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刑法学》,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刑事法学大辞书》,主编之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犯罪通论》,主编(武汉大学1991年版、1999年修订版) 《中国刑事政策学》,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刑法学全书》,第一主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刑法的修订与完善》,第一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1995年版) 《刑法理论探索》,独著(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刑罚通论》,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1999年修订版) 《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版、2004年再版) 《经济犯罪新论》,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刑法学》,第二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刑法学》,第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比较刑法原理——外国刑法学总论》,独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刑法热点疑难问题探讨》,第二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刑法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中日共同犯罪比较研究》,第一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马克昌文集》,独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荣誉奖项主编《犯罪通论》(1991年出版),获首届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优秀成果奖、著作一等奖; 主编《刑罚通论》(1995年出版)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优秀成果奖、著作二等奖; 主编《经济犯罪新论》(1998年出版)获中国图书奖; 独著《比较刑法原理》(2002年出版)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 人物评价马克昌,刑法学家,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人。武汉大学法律系本科毕业后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研究生。1979年,受学校委托参与负责武汉大学法律系的恢复筹建工作,先后任法律系副主任、主任、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2006年8月马克昌80岁生日之时,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与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国际刑法学会中国分会主席高铭暄、日本学校法人同志社总长大谷、德国马普外国刑法和国际刑法研 究所所长希伯实等国内外法学界知名人士纷纷向马克昌寄来贺信,高度赞扬马克昌积极参与国家立法,作为新中国法学奠基人之一为国家民主与法制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让马克昌感到最为欣慰的是,昔日的学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熊选国博士、公安部治安局副局长鲍遂献博士也来祝贺,他们表示要继承和发扬导师的优秀品质、不辜负他的教导、为中国法学事业作出贡献时,老人的眼里顿时闪出激动的泪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