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知识:

 

问题 片面共同犯罪
分类
解答

一、概述

片面共同犯罪是大陆法系刑法中的用语,又称为片面共犯。广义上的片面共同犯罪指的是各个行为人之间没有形成相互的意思联络,只有一方行为人以参与的意思分担了共同犯罪行为的情形。我国刑法学界通常是在狭义上使用片面共同犯罪的概念,即往往指片面帮助犯。

虽然理论界对于片面共同犯罪的问题争论的很激烈,目前尚无统一的结论,但是片面共同犯罪现象在司法实践中确实存在,片面共同犯罪中暗中实施犯罪的行为人往往主观恶意较大,使用的犯罪手段和犯罪行为往往也很隐蔽,不容易被察觉,很容易逃避司法机关的打击,目前我国刑法还未对这一现象做具体规定,为了更好的打击犯罪、保护人民,因此有必要在立法和法律解释中对这一现象作出详细规定,解除司法困惑,更好的使用法律。

二、关于是否成立共同犯罪的争论

(一)被协力人是否成立共同犯罪?

我国刑法学界对片面共同犯罪的情形中不知情的被协力人不构成共同犯罪这一点上没有争议。因为被协力人在主观上没有与他人实施共同犯罪的意志因素,而且没有意识到他人的暗中帮助,只是将他人的暗中帮助视为潜在的、偶然的、自然的社会环境,因而被协力人不会对他人的协力采取配合行为,故不符合共同犯罪人的客观行为特点,不成立共同犯罪。与此同时,将片面共同犯罪中被协力人定性为实际上将合谋行为主观臆断地强加于被协力人,夸大了被协力人的主观恶性及社会危害性,违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保护人权的原则。

(二)协力人是否成立共同犯罪?

对于协力人是否成立共同犯罪我国学界是有争论的,主要存在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观点。1、持肯定说观点的学者认为,应将给予协力的一方(以下简称片面共同犯罪人)归入共同犯罪的情形。其依据是:首先,不具备共通的犯罪故意但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还有共同的犯罪对象。这并非主观联系的有无,而是主观联系方式的差异。同时,行为人之间的单向信息传递并不能否认协作的存在,只是协作程度上的差异。片面共同犯罪的关键要件在于主观上具备共同犯罪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协助犯罪的行为,并存在犯罪意图的传递。2、持否定说观点的人认为,片面共同犯罪所说的情形不符合我国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不能成立共同犯罪。

三、成立共同犯罪的依据

(一)现实依据

1、保护法益

片面共同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其本身具有社会危害性,应纳入刑法的调整范围,这也是刑法规范的目的所要求的。犯罪的本质特征是行为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即侵害了刑法所保护的利益(法益)。判断某种行为是否为犯罪,首先要看这种行为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司法实践的必然要求

在我国刑法典没有明确对片面共同犯罪做出任何规定,理论界对此又争论不一的情况下,司法机关在实践中遇到有关片面共同犯罪问题的解决方式也是多样的,不统一的。因此,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法院对片面共同犯罪人的行为无法正确评价,要么加重了对片面共同犯罪人的处罚,要么又放纵了片面共同犯罪人,造成了对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侵害,很难达到罪刑的均衡,不利于对当事人法益的充分保护。因此,司法实践客观上要求必须将片面共同犯罪定性为共同犯罪,用共同犯罪的理论来对片面共同犯罪进行定罪量刑,从而有效的保护刑法法益,实现刑法的目的。

(二)理论依据

片面共同犯罪成立共同犯罪理论符合主客观相统一的定罪原则。一方面,从主观上来说,片面共同犯罪的一方具有对于已经存在或即将发生的行为予以加功的故意,这种片面的共同犯罪故意与单独故意有着本质的区别。单独故意是独自成立、无联系的,而片面的故意却具有单项联系,并不是完全孤立的。片面故意可以看作共同故意的一个方面或特殊情况,应属于共同故意的范畴。如果将片面共同犯罪作单独犯罪处理,不但混淆了这种片面的共同故意与单独故意的不同,而且也与犯罪的主观方面不符,违背了主客观相统一的定罪原则。另一方面,在客观上,片面共同犯罪也具有片面的共同犯罪行为。

四、片面共同犯罪的基本类型

(一)片面实行犯

不存在片面实行犯是因为“在共同实行犯罪的情形下,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全面的与互相的主观联系才能成立共同实行犯。如果主观上没有犯意的互相联系,虽然此实行犯对彼实行犯具有片面的共同犯罪故意,也没有必要承认其为片面的实行犯,只要径直依照刑法分则的有关条文定罪量刑就可以了。

(二)片面组织犯

不存在片面组织犯,是因为在犯罪集团的情况下,实行犯听命于组织犯,组织犯施令于实行犯,两者之间存在互相的犯意联系,不发生片面组织犯的问题。

(三)片面帮助犯

从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来看,片面共同犯罪人的帮助行为是出于对危害结果持放任态度的,且其能够认识到犯罪行为的危害性而仍然实施帮助行为。从犯罪构成的客观方面来看,片面共同犯罪人的帮助行为是在暗中实施的,但是其行为与实行犯的行为相结合,使两种行为融合成为一个有机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缺少其中一个都很难达到犯罪目的,在这个整体行为的作用下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故片面共同犯罪人的帮助行为与危害结果具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的。综上所述,片面帮助犯符合共同犯罪的有关规定,应当对危害结果负法律责任,按照共同犯罪的规定进行处罚。

(四)片面教唆犯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暗中灌输,潜移默化“,这是片面教唆犯的两种典型形式。既双方有一人无意中使实行犯产生犯意,或者双方有意而看似无意使实行犯产生犯意。刑法对犯罪的确认是以主客观相一致为原则,对于第二种情形,如果片面共同犯罪人有了犯罪的故意,也有了具体的教唆行为,并且这种行为已经达到刑罚当罚性的程度,那么就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五、与间接正犯的区别

间接正犯是指在主观上明知被利用者是没有刑事责任能力或者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而故意加以利用,希望通过被利用者的行为达到其预期的犯罪结果”的人。间接正犯者将被利用者控制在手里,并通过被利用者实施犯罪行为,将他人作为犯罪工具实行犯罪,这与直接正犯情况下亲自实施犯罪行为无实质区别。而片面共同犯罪是指共同犯罪人的一方有与他人共同实施某种犯罪的意思,并协力于他人的犯罪行为,但他人却不知其给予协力,因而缺乏共同犯罪故意的情形。二者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

片面共同犯罪相关词条

  • 共同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 必要共犯

    必要共犯,全称必要共同犯罪,指刑法分则规定的只能以二人以上的共同行为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犯罪。其特点是:犯罪主体必需是二人以上,而且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一个人不可能单独构成犯罪。

  • 共同犯罪停止形态

    共同犯罪停止形态是指共同犯罪在产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和阶段中,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未达到既遂的形态,包括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

  • 必要共同犯罪

    必要共同犯罪是指必须由二人以上共同实行的犯罪。

  • 承继的共犯

    承继的共犯是指是指先行为人已经实施一部分犯罪实行行为,在实行行为尚未全部终了时,后行为人以共同犯罪的意思参与实行或提供帮助,后行为人即为承继的给共同正犯。

  • 片面共犯

    我国刑法学界通常是在狭义上使用片面共犯的概念,即往往指片面帮助犯。具体的狭义表述又略有差异:有的将片面共犯定义为“共同行为人一方有与他人共同实施犯罪的意思,并加功于他人的犯罪行为,但他人不知其给予加功的情形。”还有的将片面共犯定义为“所谓片面共犯,又称片面共同犯罪,是指共同犯罪人的一方有与他人共同实施某种犯罪的意思,并协力于他人的犯罪行为,但他人却不知其给予协力,因而缺乏共同犯罪故意的情形”。其中后者为通说概念。

  • 共同犯罪分类

    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一般共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在此之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加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5: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