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知识:

 

问题 合同权利义务终止
分类
解答

一、主要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简称《合同法》)第九十一条,合同为有期限的民事法律关系,不能永久存在,具备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某些情形时,合同关系在客观将不复存在,合同债权和合同债务归于消灭,此即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

二、是由介绍

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事由,依照《合同法》第九十一条规定,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主要事由有:清偿、解除、抵销、提存、免除、混同。其中,清偿、抵销、提存、免除和混同为合同的绝对终止,即合同权利义务的清灭。解除、终期届至等为合同的相对终止,即合同履行效力的消灭。

1 清偿

清偿是按合同的约定实现债的目的行为,即按照约定履行。

2 解除

合同解除包括双方解除和单方解除。双方解除是当事人双方为了消灭原有的合同而订立的新合同,即解除合同。单方解除是指当事人一方通过行使法定解除权或者约定解除权而使合同的效力消灭。

3 抵销

抵销,又称“充抵”,是指二人互负债务时,各以其债权充当债务之清偿,而使其债务与对方的债务在对等额内相互消灭。

4 提存

提存是指由于债权人的原因而无法向其交付合同标的物时,债务人将该标的物交给提存部门保存以消灭合同权利义务的一项制度。

5 免除

免除是指债权人抛弃债权,从而消灭合同关系及其他债之关系的意思表示。因债权人抛弃债权,债务人得以免除清偿义务。

6 混同

混同是指不能并立的两种法律关系同归于一人而使其权利义务归于消灭的现象。包括:所有权与他物权同归于一人;债权与债务同归于一人;以及主债务与保证债务同归于一人。债的关系须有债权人与债务人同时存在方能成立,当债权人和债务人合为一人时,债权债务当然消灭。

三、司法效果

合同终止包括合同履行的终止与合同关系的消灭两层含义。合同履行的终止是指当事人因该合同所产生的权利与义务归于消灭,并面向将来消灭合同履行的效力。合同履行的终止并不消灭当事人因此所应承担的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责任。合同关系的消灭是指当事人因该合同所产生的一切权利义务关系完全不复存在,当事人不再履行合同义务,由合同引起的债权债务关系全部归于消灭。

四、案例分析

双重劳动关系下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

一、基本案情

二、季某,男,于1954年12月出生,2006年12月在B物资公司内退,由B物资公司为其缴纳社会保险。2007年6月20日,季某到A通信公司工作,并告知该单位其为内退人员,保险由原单位缴纳。2011年2月15日,A公司与季某协商一致,于当日解除劳动关系。季某在A通信公司工作期间,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A通信公司向季某支付的工资未达到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且未向其支付延时和法定休假日加班工资。

2011年12月,季某到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确认与A通信公司之间建立有劳动关系,要求该单位支付低于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差额、加班工资、2008年2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和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

二、仲裁结果

经仲裁委调解,双方当事人参加劳动关系标准达成和解协议。

三、评析意见

本案难点在于季某属于未达到法院退休年龄的内退人员,依据2010年9月14日公布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司法解释三》)第八条:企业停薪留职人员、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内退人员、下岗待岗人员以及企业经营性停产放长假人员,因与新的用人单位发生用工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动关系处理”之规定,季某与A公司之间发生的用工争议应当按照劳动关系处理。但是,由于现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司法解释中,对于双重劳动关系的规定多存在内容笼统、不完善、没有统一执行标准的问题,因此实践中对于职工在第二重劳动关系项下应当享受的权利并无定论。

笔者认为,既然《司法解释三》已经将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内退人员与新用人单位发生的用工争议纳入劳动关系处理,那么依据《北京市工资支付规定》第十条:“用人单位应当遵守本市最低工资的规定,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之规定,A通信公司按照低于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数额向季某支付工资的行为于法无据,季某要求单位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差额的申请请求应当得到支持。同时本案中,季某在A公司工作期间,该单位安排其延时和法定休假日加班,但从未支付过加班工资。从劳动付出应当得到相应回报这一角度来看,笔者认为无论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劳动者的劳动付出都应当得到相应的劳动报酬,这其中理应包括加班工资。因此按照《北京市工资支付规定》第十四条: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劳动者加班工资:(一)在日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小时工资基数的150%支付加班工资…(三)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应当按照不低于日或者小时工资基数的300%支付加班工资”之规定,A公司应当按照员工实际出勤情况,根据上述法定标准向季某支付双方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延时和法定休假日加班工资。

本案中,A公司将季某划归为劳务人员,从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由于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用工争议应当按照劳动关系处理,所以A公司需要向季某承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定责任。实践中,对于用人单位承担上述责任的起始时间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应当从《司法解释三》颁布实施之日的第二个月开始起算。即:如果用人单位在2010年9月14日以后的一个月仍未与第二重劳动关系项下的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那么从第二个月开始就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承担二倍工资差额的法定责任。另一种观点认为,用人单位承担上述责任的起始时间应当从《劳动合同法》实施之日的第二个月起算,即:用人单位从2008年2月1日起向第二重劳动关系项下的劳动者承担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的法定责任。两种观点相比较,笔者更倾向于第二种。因为虽然《司法解释三》于2010年9月4日起实施,但是该解释是对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的规定,其内容应为上述法律条文的应有之义。根据《立法法》的相关规定,《司法解释三》可以不受“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的限制。据此,A公司与季某于2008年1月1日以前已经建立了用工关系。至2008年2月1日双方仍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之规定,该单位应当向季某承担2008年2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的法定责任。但是由于季某未在仲裁时效内提出上述请求,如果A公司以时效经过提出提高抗辩,仲裁委将不再支持季某要求支付二倍工资差额的请求事项。

对于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问题,笔者认为由于季某与A公司和B物资公司之间所形成的是彼此独立的两个劳动关系,之间并无交叉或者重叠,因此季某是否会从B物资公司处得到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补偿金,并不影响其向A公司要求上述款项。

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相关词条

  • 合同义务

    合同义务主要是合同当事人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法律的规定应承担的责任。

  • 合同权利转让

    又称为债权转让,是债权人将其享有的合同权利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人。

  • 合同义务转移

    又称为债务承担,是指债务人将合同的全部义务或部分义务转移给第三人。

  • 合同权利义务的解除

    合同有效成立后,当事人通过双方协议,或者一方行使约定或法定解除权的方式,使合同关系终止。

  • 合同权利

    合同权利,又称合同债权,是指债权人根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向债务人请示给付并予以保有的权利。

  • 合同的终止

    合同终止??是指已经合法成立的合同,因法定原因终止其法律效力,使合同规定的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归于消灭。合同的终止有三种情况:即履行终止、强行终止(裁决、判决终止)和协议终止。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不影响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合同终止后,合同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 合同终止

    合同终止,是指基于合同为有期限的民事法律关系,不能永久存在,具备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某些情形时,合同关系在客观将不复存在,合同债权和合同债务归于消灭。

  • 劳动合同的终止

    劳动合同的终止,是指劳动合同关系自然失效,双方不再履行。

  • 保险合同的终止

    保险公司的终止是指保险公司在存续过程中,由于法定事由的出现而终止业务经营,并按照法定程序消灭公司法人资格。

  • 合同权利义务一并转移

    称为合同权利义务的概括转让,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一并转移给第三人,第三人成为合同当事人。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0: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