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合同
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
问题 | 分期付款买卖 |
分类 | |
解答 |
![]() 一、分期付款买卖的主要内容分期付款实际上是卖方向买方提供的一种贷款,卖方是债权人,买方是债务人。买方在只支付一小部分货款后就可以获得所需的商品或劳务,但是因为以后的分期付款中包括有利息,所以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同一商品或劳务,所支付的金额要比一次性支付的货款多一些。 分期付款的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卖方完成促[3] 销活动,另一方面也给买方提供了便利。 二、分期付款买卖的特点介绍分期付款的做法是在进出口合同签订后,进口人先交付一小部分货款作为订金给出口人,其余大部分货款在产品部分或全部生产完毕装船付运后,或在货到安装、试车、投入以及质量保证期满时分期偿付。 买卖双方在成交时签订契约,买方对所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在一定时期内分期向卖方交付货款。每次交付货款的日期和金额均事先在契约中写明。 三、分期付款买卖的期限形式分期付款的期限也有多种形式:购房人自己分期付的,通常是先交首付,然后等接到房地产商的交房通知后再交第二笔钱;分三期的,第三笔钱等入住后一定时间内再缴纳。这种做法,购房人交的总房款通常会比一次性付款交的多,但同时可以减少期房可能发生的损失,比如房子“烂尾”,再如房价下跌幅度超过首付及购房人自己经济状况发生变化等等。 贷款分期付款的通常都是若干年才付清,这里的关键是除了首付,分期付款从何时开始,换句话说就是贷款银行何时把购房人的贷款交给房地产商。这个时间可以是从贷款手续一办好就开始,也可以是在房屋交付时开始,后者对购房人更有利。 当然,如何付款不是购房人一厢情愿的事,如果房地产商自己没有实力,一定要靠购房人的钱盖房子,他们通常不会同意购房人第二期付款的时间拖到交房时的,在这种情况下,购房人除了争取,只能自己决定是否买这个房地产商的房子。 四、案例分析如何理解分期付款买卖合同中的利息与全部价款基本案情 2000年11月,A汽车交易公司与B出租车公司签订《出售汽车分期付款合同》,合同约定B公司以分期付款方式向A公司购买汽车若干辆,A公司所出售的汽车价值(按同类型汽车一次性现款买卖时的通常价格计算)为500万元,B公司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月息5.3‰向A公司支付利息合计35万元,双方约定以上全部本息分2年24期支付。截止2001年9月,B公司仅支付了部分购车款,其未支付的到期价款已超过合同全部价款的20%。经多次协商未果,A公司诉诸法院,请求判令B公司一次性支付剩余全部价款。 主要争议 诉讼双方主要争议是:本案分期付款合同中约定的利息是否有效?如果利息约定有效,在一次性支付剩余价款时,B公司应否向A公司支付未到期本金的利息? B公司认为,A公司通过分期付款方式向B公司收取利息的行为,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融资行为,违反了国家的金融政策和国家对金融业务的特许经营,因而无效,利息不应受法律保护。即使应向A公司支付利息,但如果一次性付清剩余款项,B公司也不应该承担未到期的本金的利息。A公司认为,分期付款合同中约定的利息是合同双方真实意思表示,没有违反国家的禁止性规定,且利息也是分期付款买卖的通行做法,B公司应支付合同约定的利息。如果B公司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A公司就能够收取合同约定的全部利息,A公司要求B公司一次性支付剩余的全部本金及利息,是A公司在B公司拒不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况下所采取的救济措施,是对合法权利的正当行使,A公司不应因行使正当权利而遭受损失,因此B公司理应支付未到期本金的利息。 本文解析 一、有关利息的约定是否有效 本文认为,A、B公司在《出售汽车分期付款合同》中约定的利息是合法有效的,原因在于分期付款买卖不同于一次性付款的现款买卖,前者的特殊性决定了分期付款买卖协议中双方权利义务的特殊性,进而决定了合同价款的特殊性。在分期付款买卖中,买方分数次向卖方支付价款,即买方没有一次性全额付款的义务,而是对付款时间享有期限利益;与此对应,虽然卖方在买方支付第一批价款时就已经向买方交付货物,但卖方不能一次性收回全部价款,价款分批收回,它要承担价款全部收回前的银行贷款利息,以及买方不及时足额付款的商业和道德风险。因此,分期付款买卖合同中约定的利息,既是买方为取得分期付款的期限利益而应向卖方支付的对价,也是卖方因承担风险和贷款利息而应获得的收益,完全符合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公平原则和权利义务对等原则。分期付款买卖合同中的价款,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只有单纯的合同价款,但该价款高于同种产品在一次性现款买卖时的价格,如一次性现款买卖的通常价格为10万元,分期付款方式下的价款可能是10.5万元,该高于的部分0.5万元就是卖方以分期付款方式交易时多获取的利益;另一种情形下的合同价款包括两部分,即相当于一次性现款买卖时的通常价格,如上例中所说的10万元,以及以利息、手续费、担保费等形式表现出的卖方多获取的利益,即上例中多出的0.5万元。如果说从契约神圣和意思自治的原则出发,对前一种情形交易的卖方多获取的利益0.5万元予以肯定并保护的话,后一种情形下的0.5万元只不过换了个名称和形式,实质与前者并无区别,当然也应该予以肯定和保护。如果卖方在分期付款方式下获得的价款并不多于现款方式下的价款,或者是多获取的价款不能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将不会有卖方愿意采用分期付款方式,其结果不仅是不利于市场繁荣与经济发展,而且消费者将很难购买价值不菲的大宗商品,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的根本利益和国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我国合同法虽然规定了可以分期付款方式进行交易,但没有明确分期付款交易时,卖方可在合同中约定利息;但同样,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也没有禁止分期付款买卖时卖方收取利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合同法实施以后,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的规定,应肯定本案《出售汽车分期付款合同》中关于利息的约定合法有效。此外,虽然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没有明确,但从比较法的角度,我国台湾地区“消费者保护法”第22条规定,?分期付款买卖 “如果协议没有记载利率时,按年利率5%计算利息”可以作为佐证。 二、B公司应否支付未到期的本金的利息 我国合同法第一百六十七条规定:“分期付款的买受人未支付到期价款的金额达到全部价款的五分之一的,出卖人可以要求买受人支付全部价款或者解除合同。”B公司拖欠的价款已达到全部合同价款的20%,A公司有权要求B公司一次性支付剩余的全部价款。但笔者同时认为未到期的利息应从B公司应付的价款中扣除。 从上述分析可知,《出售汽车分期付款合同》中约定的利息,系B公司为获得延期付款的期限利益而支付的对价,如果B公司应一次性支付剩余的全部价款,B公司就失去了延期付款的期限利益,其应支付利息的前提和基础也不复存在。虽然要求B公司一次性支付全部的剩余价款是A公司基于B公司的违约行为而享有的法定权利和对对方违约行为的正当救济,但任何人均不得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而使自己获得法律规定之外的利益,在行使权利时也是如此。如果B公司在一次性支付全部未到期本金的同时,还必须支付未到期的利息,显然在损害B公司合法权益的同时,使A公司获得了不法利益。这一结果,不应是追求公正与公平的法律所追求的。 法院审理 法院经审理认为,《出售汽车分期付款合同》中约定的利息系合同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并不违反现行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应认定为合法有效;在B公司一次性支付全部剩余价款的情况下,还要求B公司承担未到期的利息没有法律依据,且违反了公平原则,依法应不予支持。在法院主持下,A、B公司达成调解协议,B公司分两次支付剩余的全部价款,但扣除未到期的利息。 分期付款买卖相关词条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