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夫妻之间签订协议的法律效力是哪些 |
分类 | 婚姻家庭-结婚 |
解答 |
一、夫妻之间签订协议的法律效力是哪些 协议是一种合同行为,当事人之间(包括夫妻,兄弟,或其它关系人)依法建立,体现了当事人直实意愿,且不违反法律法规与社会公称良俗而成就的协议都具有法律效力。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二、夫妻间的欠款协议是否有效力 夫妻间签订的借款协议只要是出于双方的真实合意,不违反法律规定,就应当认定为有效。只不过,债权人不知道该协议存在的,夫妻双方的任何一方不得以双方存在借款协议为由对抗第三人。 一、夫妻存续期间双方签订借款协议,夫妻一方用个人财产借款给另一方用于个人经营或个人事务的,应认定为民间借贷。 夫妻存续期间,法律并未规定夫妻之间不能就债务达成借贷合意,关键是对出借款项的性质判断。其中,夫妻一方用个人财产借款给另一方用于个人经营或个人事务的,符合民间借贷的全部特征,应当被认为民间借贷。 以下情况下出借款项属于出借方个人财产: 1、夫妻之间实行约定财产制度,用于出借的款项来源于已约定的出借方个人财产; 2、夫妻之间虽然实行共同财产制度,但用于出借的款项来源于出借方的婚前个人财产; 3、出借款项来源于出借人继承或受赠与所得(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出借方一方所有); 4、出借款型来源于出借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5、出借款项来源于出借方个人名义对外举债。 二、夫妻存续期间双方签订借款协议,以夫妻共同财产借款给一方用于个人经营或个人事务的,应视为双方约定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 符合该情形的关键几点包括: 第一,借款的来源是夫妻共同财产; 第二,借款的用途是夫妻一方个人经营活动或其他个人事务; 第三,在婚姻存续期间,借款方未偿还贷款。 三、夫妻存续期间双方签订借款协议,以夫妻共同财产借款给一方,但借款一方能证明该借款用于家庭经营或家庭事务的(夫妻双方组成的家庭,而非各自的原生家庭),不能认定为夫妻间的借款行为。 对于借款是用于个人经营活动还是家庭,可以参考以下情形加以判断: 第一,投资对象是否属于一方个人所有; 第二,双方是否明确约定经营活动完全由一方负责; 第三,实际经营过程中是否完全由一方进行经营管理,另一方或家庭其他成员是否参与经营管理; 第四,投资对象是法人的,其财产是否与夫妻共同财产混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八十二条 夫妻之间订立借款协议,以夫妻共同财产出借给一方从事个人经营活动或者用于其他个人事务的,应视为双方约定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离婚时可以按照借款协议的约定处理。 三、夫妻离婚的法律程序是哪些 夫妻离婚有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两种方式。 夫妻对离婚、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协商一致的,可以到民政局申请办理离婚登记;如果不能协商一致的,可以到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一、协议离婚程序。 (1)准备离婚协议。男女双方必须签订一份书面离婚协议,离婚协议必须包括双方是自愿离婚和对子女的抚养、财产以及债务等事项协商一致。 (2)申请受理。男女双方需拿着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书面离婚协议等材料亲自去民政局申请离婚登记。 (3)冷静期。申请离婚登记之日起30天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去民政局撤回离婚登记申请。这就是所谓的“30天冷静期”。 (4)审查和发证。如果30天满了,自第31天开始至第60天,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民政局去申请领离婚证。 二、诉讼离婚程序。 (1)起诉。原告向法院递交起诉书、副本及相关的证据;法院对原告提交的文件、材料进行审查,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不受理的告诉不予受理的理由。法院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原告的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并告知被告作出书面答辩。 (2)调解。调解是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的必经程序,调解有三种结果:第一,调解后双方当事人和好,原告撤诉,诉讼结束;第二,双方当事人达成离婚协议,人民法院按协议制作离婚调解书,调解书送达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婚姻关系自此解除;第三,调解无效,应立即进入下一诉讼程序。 (3)审理与判决。对于调解无效的离婚案件,人民法院应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作出涉及到离婚与否以及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的判决。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 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对于夫妻之间签订协议的法律效力是哪些的问题的答案,上述文章内容中已经作出了详细的解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是需要对相关的法律知识进行了解的,这样才能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还有其他相关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咨询专业律师。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