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根据规定偷盗缓刑怎么判?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处罚辩护 |
解答 |
一、根据规定偷盗缓刑怎么判? 1、偷盗行为人若是可以被执行缓刑,法院判处的缓刑考验期为二个月以上、五年以下。 《刑法》第七十三条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2、司法所不接受肯定判不了缓刑。 (1)被判处缓刑的,应当到所在地的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 (2)社区矫正是法定的缓刑考察程序,不能违反规定不报到。如违反报到规定,司法所会向县级司法局汇报,并建议法院撤销缓刑,收监执行。 二、盗窃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吗? 1、盗窃案件若是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且盗窃行为人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法院可能会采取简易程序审理盗窃案件。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判: (1)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 (2)被告人承认自己所犯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的; (3)被告人对适用简易程序没有异议的。 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建议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简易程序: (1)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 (2)有重大社会影响的; (3)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被告人不认罪或者对适用简易程序有异议的; (4)其他不宜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 三、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区别是什么? 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区别包括行为人实际支配行为对象的时刻不同、犯罪主体不同等。 1、犯罪主体不同。 盗窃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侵占罪的主体则是特殊主体,要求行为人具有特定的身份,或为代为保管人,或为遗忘物拾得人、埋藏物发现人。 2、行为人实际支配行为对象的时刻不同。 盗窃罪行为人犯意产生之时并未实际支配行为对象,只是非法占有之意产生之后,基此犯意实施秘密盗取行为才获得行为对象的支配;侵占罪行为人则在犯意产生之前就有行为的实际支配。 3、危害行为不同。 盗窃罪的危害行为是秘密盗取,即采取自认为他人不知的方式非法获取他人财物,存在非为自己控制转为自己控制的取得过程;侵占罪的危害行为则是复行为,含非法占为己有及拒不退还(拒不交出)二行为要素,且不以行为对象的位移为必要。 4、行为对象不同。 盗窃罪的行为对象是他人的动产;侵占罪的行为对象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及遗忘物、埋藏物,且不限于动产,不动产也可能成为《刑法》第270条第1款侵占罪的行为对象。 不管涉嫌犯的是盗窃罪,还是其他的罪名,只有满足了既定的条件,盗窃行为人才有可能会被执行缓刑。阅读此文后,如果对偷盗缓刑怎么判存在其他相关疑问的,可通过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问题。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