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防卫过当过失还是属于故意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在进行正当防卫的时候本身就是对不法侵害进行的,然而在防卫的过程中,可能防卫人没有把握好限度,就出现了防卫过当的情况。此时自然就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了,但此时需要先搞清楚防卫过当过失还是故意,毕竟不同的情况下处理不同。下文中小编就这个问题为你做详细解答。 一、防卫过当过失还是故意 防卫过当不一定属于过失犯罪。 防卫过当本身不是独立的罪名,对防卫过当应根据防卫人主观上的罪过形式及客观上造成的具体危害结果来确定罪名。从司法实践来看,防卫过当行为触犯的罪名主要有(间接)故意杀人罪、过失致死罪、(间接)故意伤害罪和过失重伤罪。为了表明防卫过当的情况,在制作判决书时,应当注明因防卫过当而构成某种犯罪。 二、防卫过当如何量刑,防卫过当怎么判? 我国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对于防卫过当,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我国在立法上对防卫过当行为人作这样规定的理由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量: (1)从主观上说,防卫过当行为人是出于正当防卫的动机。 虽然防卫过当防卫人对于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具有一定的罪过,但和其他故意或过失犯罪相比,防卫过当的主观恶性要小得多。 (2)从客观上说,防卫过当是正当防卫明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这和那些危害公共利益、公民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的不法侵害相比较,防卫过当的社会危害性要小得多。 由此上述规定符合我国刑法的罪责刑相一致的原则。因此,对行为人的防卫过当量刑时必须减轻或免除处罚。 根据我刑法的规定及司法实践的经验,在对防卫过当量刑时一般要考虑以下情节: (1)防卫的起因。 尽管防卫都是针对不法侵害的,意义却不是完全等同的。为保护国家、集体、他人的权益见义勇为而过当,与因一琐事争吵一方导致另一方防卫过当的,在量刑时应有所区别。即对前者处罚应更轻。 (2)权益性质。 即凡保护国家、公共利益和人身财产权利等重大权益而防卫过当的,一般可以考虑免除处罚。对于保护轻微的权益而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不应有的重大人身伤亡的可以考虑免除处罚。 (3)过当程度。 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社会危害性的大小是影响量刑的决定因素。即过当程度很大的一般可以减轻处罚,过当程度大的一般可以免除处罚。 (4)罪过形式。 不同的罪过形式,体现了防卫人对于明显超过正当防卫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不同心理状态。因此,在过当程度相同的情况下,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不同,其处罚亦应有所区别。即过失心理状态下的防卫过当,一般可以考虑免除处罚。间接故意心里状态下的防卫过当,一般可以考虑减轻处罚。 (5)社会舆论。 防卫过当容易得到社会舆论的同情和谅解。 因为有些时候防卫过当也是出于故意,而在这样的情况下,给不法侵害人造成了重大损失,此时就有可能直接认定构成刑事犯罪。这样的情况下作为防卫人,自然承担的法律责任就会重一些。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