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走私一般货物物品要判多久 |
分类 | 刑事辩护-经济犯罪辩护 |
解答 |
一、走私一般货物物品要判多久 1、偷逃应缴税额较大的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 2、偷逃应缴税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判10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偷逃应缴税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判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二、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是指,违反海关法规,非法从事运输、携带、邮寄除毒品、武器、弹药、核材料、伪造的货币、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 黄金、白银和其他贵重金属、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珍稀植物及其制品、淫秽物品、固体废物以外的其他货物、物品,进出国边境,偷逃关税,情节严重的行为。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立案标准是:只要行为人涉嫌走私货物、物品,偷逃需要缴纳的税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公安机就可以进行立案侦查。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是按照偷逃金额和犯罪情节来进行定罪量刑的。 三、具备哪些要件才能构成走私 构成走私的要件有客体要件、走私罪对象、走私罪表现形式以及走私罪犯罪主体。一是客观上实施了走私行为; 二是主观上具有走私的主观故意;三是偷逃税款或者不应进出口的货物达到了一定的数量或者违法行为达到一定次数,走私的主体比较特殊,也可以是单位。 1、客体 逃汇罪的客体是国家的外汇管理制度,其与进出口贸易及其关税无关;而走私罪的客体则是对外贸易管制,后者这种管制的目的是通过对进出口货物的监督、管理与控制,防止偷逃关税及其阻止或限制不该进出口的物资进出口。它与进口贸易及其关税紧密联系在一起。 2、走私罪对象 逃汇罪的对象仅限于外汇;走私罪的对象却比逃汇罪广泛得多,它包括外汇在内的一切禁止或限制进出境的货物与物品或者应当缴纳关税的货物及物品。 3、走私罪表现形式 逃汇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逃汇的行为。逃汇的外在形式是将境外取得的外汇应当调回境内而不调回,或把境内的外汇私自转移到国外等;而走私罪的客观行为却是行为人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携带、邮寄货物、物品进出国(边)境的行为。 4、走私罪犯罪主体 逃汇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其仅限于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以及这些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除此之外,均不能构成逃汇罪。自然人构成犯罪时,显然必以单位构成犯罪为前提,否则,亦不能构成逃汇罪;走私罪的主体则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逃汇罪的主体。此外,单位亦可构成其罪。 四、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认定的标准是什么 1、注意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区分二者除看行为人是否具有走私故意外,主要应根据其走私行为是否达到偷逃应缴税额数额来认定。情节特别严重,只是作为在更高量刑档次量刑的条件。所谓情节特别严重,其认定标准,除看其偷逃应缴税额的数额外,兼顾其他的走私手段、方式、后果等情节,即区分二者的关键就在于看行为人走私行为的偷逃应缴税额是否已达到5万元以上,如果偷逃应缴税额在5万元以上,就应认定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如果未到5万元,只能认定为走私行为。若其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应以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与妨害公务罪进行数罪并罚。 2、为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犯提供便利条件行为的认定。与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犯通谋,为其提供贷款、资金、账号、发票、证明,或者为其提供运输、保管、邮寄或者方便的。根据《刑法》第156条的规定,应以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共犯论处。 任何单位、个人,都不得因为想要牟利等的原因,就逃避海关监管,将被禁止、或者是被限制的货物运输入(出)境,否则一但实施了此类行为,在该行为被发现之后,实施了该行为的单位、个人,可能会被认定为涉嫌犯了走私罪。 阅读了本文提供的与走私一般货物物品要判多久有关的内容,了解了走私物品偷逃税费数额较大的就构成了刑事犯罪,应当依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并处罚金。想要了解更多相关的法律问题,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为您匹配专业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