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合同法开除的具体情形 |
分类 | 劳动纠纷-劳动合同 |
解答 |
在参加工作后,有很多职工都害怕被企业开除。开除就是指员工严重违反了劳动纪律及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 并且还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后果,就往往面临着开除的后果。为了避免自己被企业开除,大家应该了解劳动合同法开除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一、开除的概念 开除是指用人单位对具有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和企业规章制度,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其他违法乱纪行为而又屡教不改的职工,依法强制解除劳动关系的一种最高行政处分。实际上,企业通常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只要其错误不十分严重,并愿意改正错误,就不马上开除,可先给予留用察看处分,以观后效。 开除是对犯错误职工作出的一种最严重的行政处分形式,它适用于严重违法乱纪的职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被判刑并入监服刑的; 二次劳教被注销城市户口的;留用察看期间表现仍不好的。 二、开除职工的几种情形 根据《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三、开除职工的法律程序 根据我国劳动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企业在对职工作出开除处理时,必须遵循以下六个方面的程序: ①弄清事实,取得证据。对职工违纪事实要查清,对所取得的证据要认真审核,以保证违纪事实的确凿无误。结论材料要同本人见面允许其申辩,如确实不符,应予改正; ②厂长(经理)依据职工的错误事实,提出开除处理意见; ③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后决定,并填写《开除职工审批表》; ④将开除处分决定报告企业的主管部门和企业所在地劳动部门备案; ⑤将《开除通知书》发给职工本人; ⑥将被开除职工档案转到职工本人户口所在街道劳动部门。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到了劳动合同法开除的情形以及开除的法定程序是什么样的。具体的情况主要包括四种,一种是在试用期不符合征用条件的,一种是严重违反劳动纪律以及企业的规章制度的,一种是严重失职,徇私舞弊的对企业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还有一种是追究刑事责任的。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