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公诉案件可以进行和解吗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诉讼 |
解答 |
一、公诉案件可以进行和解吗 1.公诉案件理论上确实是可以达成和解协定的,然而实际操作中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2.司法实践中能够进行和解处理的案件主要涉及到侵害公民基本人身权利及民主自由方面的罪行以及侵犯财产权益类罪行,且这种罪行可能会面临短暂时间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法律制裁; 3.若犯罪嫌疑人家属能够通过赔偿受害者的经济损失、做出诚挚道歉等方式争取受害者的原谅,展示其真心实意的悔过情态,同时受害者愿意主动与之达成和解协议,经过双方协商和同意,此类案件理论上也是可以进行和解处理的。 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强制性和违反公平公正原则的行动。 对于公诉案件的具体程序来说,首先,通常情形下是由侦查机构受理报案人或者控告人提供的举报信息,也有时侦查机构自身会发现犯罪行为的迹象,进而决定采取立案侦查的措施来查清事实真相; 接下来,当侦查机构完成其任务后(认为罪犯已经构成犯罪),便会向上一级检察机构提出公诉请求,同时必须提交详尽的起诉意见书,并且附上整个案子的所有证据材料; 如果审阅这些证据后,检察机构认为证据足够充分支撑其控诉的话,就会向法院发起公诉; 反之,如果发现证据不足以证明问题的话,他们将会把案件退给侦查机构以要求其进一步搜集和补充相关证据。 之后就是法庭审判阶段了,法院会受理检察机构提出的公诉案件,然后具体分为组织控辩双方对证据进行质证和辩论,听取被告人的详细说明等环节,最后综合考虑所有证据的情况,给出判决结果; 最后一步就是执行判决了,无论最终判定罪犯是有罪还是无罪,只要判定有罪的话,判决都将在生效后交给执行机构进行执行。 这其中包括但不仅限于监狱、看守所、社区、司法所等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七条 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 二、公诉案件可以附带民事赔偿吗 公诉案件的审理程序中,通常允许受害者提出附带民事赔偿申请。倘若受害人因为被告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而遭致了实际财物损失,则在这个刑事诉讼的全过程中,该受害人都享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合法权益。 然而,若受害人不幸离世或者因残疾无法自主行动,其法定代理人和直系亲属仍有权利以附带民事诉讼的形式为其主张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 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对被告人的上诉权,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剥夺。 在理论层面上,公诉案件是可以实现和解的。然而,实际上,这种可能性会受到若干因素的限制,尤其是那些针对特定犯罪行为的案件,如对人身权利、公民的基本民主自由以及财产权益的侵害。此类案件的刑期通常为三年以下。若要达成和解,需要家属真诚地进行赔偿,同时获得受害人的谅解,并且经过双方的充分协商。这个过程的启动往往源于侦查机构接收到的举报或者自行发现的相关线索。接着,案件会进入立案侦查阶段,随后由检察院进行审查起诉(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需要补充证据的情况)。最后,法院会根据审理过程中的质证与辩论结果做出最终判决。无论是有罪还是无罪,只要判定有罪,就必须执行相应的判决,这其中包括了监狱、看守所等相关机构的参与。在整个诉讼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禁止任何形式的强制行为。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