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交通肇事逃逸是否要负全责 |
分类 | 交通事故-交通事故责任 |
解答 |
一、交通肇事逃逸是否要负全责 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如果行为人未能及时采取合法有效的措施进行救援及处理,而选择了逃跑,则应被视为交通肇事逃逸行为。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此类行为将导致其承担事故全部责任。 然而,如果能够提供确凿的证据表明其他涉事方存在过失或错误,那么根据公平原则与实际情况,可适度减轻该责任人之责任负担。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一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承担全部责任: (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 (二)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 为逃避法律责任追究,当事人弃车逃逸以及潜逃藏匿的,如有证据证明其他当事人也有过错,可以适当减轻责任,但同时有证据证明逃逸当事人有第一款第二项情形的,不予减轻。 二、交通肇事逃逸罪最轻怎么判 依据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规定,关于交通肇事逃逸罪的最低量刑,通常情况下基于对普通交通肇事犯罪行为与逃逸行为的区分,会判定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然而,如若肇事者在事故发生后并未逃逸,或者并无任何极端恶劣的情势发生,仅仅涉及轻微的交通肇事犯罪,那么其相应的可能遭遇的刑罚就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这样相对较轻的处罚。当然,一旦犯罪嫌疑人选择逃离事故现场,那么法律对于其惩治却有着更加严格的规定,即有期徒刑期限基本在三年至七年之间。如果因逃逸而致使他人死亡,那么惩罚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甚至达到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交通事故发生之后,倘若行为人为逃避责任而选择不履行救助义务并逃离现场的行为,应当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并承担该起事故的所有法律及经济责任。然而,如果有充足的证据显示其余涉及到该事故的当事方亦存在过失行为,那么根据公平原则以及所处实际状况进行适当调整,减少其应负的责任也是合理的。因此,肇事逃逸这一行为不仅严重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也背离了基本的道德伦理准则。作为驾驶员,在事故发生之后应坚决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积极参与救援行动,妥善处置善后事宜,以此来捍卫社会公正秩序,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