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合同解除权的发生原因 |
分类 | 合同事务-合同终止 |
解答 |
一、合同解除权的发生原因 因无法防止的力量导致的合同无法达成既定目标。该类力量通常难以预料、无法防备且难以克服,称之为“不可抗力”。 1、预期违约。在此情况中,履行期限尚未到时,债务人为显示其将不会履行合同内容,通过明确或暗示方式作出毁约的动作,此种行为称之为预期违约。明示预期违约是指债务方通过通知或公开声明的方式表达其将无法按期履行合同;而默示预期违约则是指债务方通过行动证明其将无法按时履行合同。 2、合同中的一方延迟履行主要债务,经过催告后在符合常理的时间范围内仍然没有完成任务。如果推迟执行的行为不会影响合同的原有目标达成,或者债权人的权益,即债权的履行利益依然可以得到满足,此时债权人不可直接告知债务人断绝合同关系,而是应该敦促这一方早日履行合同义务。在经过几次这样的催告之后,如果这一方仍然未能在合理期限内履行,那么债权人便有权终止合同,这个时刻被学者们称为“取得单方面解除权的时间点”。 3、当事人由于推迟履约或者存在其他违约行为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的既定目标。当一方由于延迟履行合同或者具有其他的违约行为使得整个合同的目标无法达到,已经形成了严重违约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无须再进行催告程序,当违约人在最后一个履行期限到来之前,就可以告知另一方对合同进行解除。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提到的其他违约行为当然不仅限于民法典中的规定,更要包括其它法律所定义的情形。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二、合同解除权消灭合法吗 确实合法。 根据有关法规或当事人之间的协议约定,如若解除权享有者未能及时主张其解除权利,则该项权利将会自动消失。同样地,倘若法规当中并未对此予以规定,亦或是双方并未在协议中达成任何关于行使解除权的期限共识,那么自解除权享有者知晓或理应了解到解约事项发生之日起,若一年之内仍未对其进行主张,或者在收到对方催告之后,在合理期限内仍然未予行使,那么这项权利也将自动消失。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四条 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 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自解除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一年内不行使,或者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 不可抗力是指一种无法预测、预防并克服的超乎人力的自然力量或者意外事件,其作用使得合同约定的目标难以达到甚至无法实现。而预期违约则是指债务人为达成合同目的,在约定的履行期限之前,通过明示或者默示的方式表达出其将不履行合同义务的意愿。至于延迟履行,它是指合同的一方未能按照约定的时间履行自己的义务,经过对方的催促之后仍然没有履行,并且这种情况并未对合同的主要目标或者债权人的利益造成实质性的损害。当出现严重违约时,即一方的违约行为已经导致了合同目标无法实现,那么在此情况下,就不再需要进行催告,违约方可以在最后的履行期限之前解除合同。此外,其他类型的违约行为也同样适用于上述规定。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