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试用期劳动法中有哪些规定 |
分类 | 劳动纠纷-劳动合同 |
解答 |
一、试用期劳动法中有哪些规定 首先,对于服务期时间为三个月至不足一年的劳动合同,试用期的最长工期为1个月; 其次,对于服务期时间长达一年以上但不足以达到三年的劳动合同,试用期的最长工期为两个月; 最后,对于服务期时间超过三年且具有固定期限或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的最长工期则可延长至6个月。需要注意的是,同一雇主在与同一位劳动者签订长期劳动合同时仅能设立一次试用期。 另外,试用期通常被包含在劳动合同的有效期之内。如果劳动合同仅仅只约定了试用期,那么这个试用期将无法生效,其所对应的期限应视为劳动合同的有效期限。 此外,劳动者在试用期期间的薪资待遇不应低于所在单位同一岗位的最低档工资水平,或者不能低于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资的80%,并且还必须符合当地政府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当劳动合同的服务期大于等于3个月时,则无需设定试用期;而当服务期介于1年至3年之间时,试用期的最长工期不得超过1个月;若服务期超过3年,但仍在1年至3年之间,试用期的最长工期也不得超过2个月;只有当服务期超过3年时,试用期的最长工期才可以延长至6个月。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二、试用期劳动者能随时辞职吗 在试用期期间,辞职并非任意为之。 根据相关的劳动法规,劳动者需提前三天提出书面辞职请求方可解除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这一行为受到了法律的保护,表明劳动者有权自行决定是否离开用人单位而无需得到后者的批准。 然而,有一点需要注意,若是未能提前三天告知用人单位便径直离职,可能会对后者部分造成经济上的损失,由此产生的后果应当由违约者即劳动者来承担。 若劳动者已经签署了正式的劳动合同,那么在试用期结束前提出辞呈,通常情况下只需等待三天,即可从原职位正式解脱。而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中的提前离职,应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并将手头的工作详细交代清楚。在此前提下,即便用人单位表示挽留,但只要劳动者坚持离职,用人单位便不得阻挠离开,同时应按照约定支付相应的薪资待遇。 然而,如果在提交辞职信后,用人单位坚持不予放行的话,劳动者可以寻求劳动监察大队或劳动仲裁机构的帮助和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第二十条??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一条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明文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关于试用期所规定的时长需依据其所签署的劳动合同期限而有所不同:雇佣期为三个月至一年内的,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一个月;雇佣期为一年以上至三年以内的,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两个月;至于雇佣期长达三年以上或者属于无固定期限性质的劳动合同,试用期则最长不可以超过六个月。此外,任何一名劳动者在同一家单位中只能接受一次试用期的约定,同时需要明确的是,试用期被包含在了整个劳动合同期限之内。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