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单位能否构成合同诈骗罪 |
分类 | 刑事辩护-金融诈骗辩护 |
解答 |
一、单位能否构成合同诈骗罪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单位亦可构成本应由个人承担之合同诈骗罪。 具体而言: 个人进行诈骗行为,待其所获取财物累计价值超过两千元时,便已构成诈骗罪,法院将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同时给予罚金或者单独适用罚金; 若诈骗所得财产价值达三万元及以上,则属于数额巨大范畴,法院将有权依法判处被告三至十年有期徒刑; 倘若犯罪事实严重,嫌疑人诈骗金额高达二十万元及以上,此时所触犯之法律规定为数额特别巨大,对应量刑标准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直至无期徒刑,以及罚金或是没收相关财产。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单位能否构成共同犯罪 单位犯罪通常仅涉及一个经济实体或法人身份,故无法构成共犯行为。 然而,共同犯罪形式上需要两大元素并存: 即符合法律规定的共同故意要素及主体架构,共同犯罪的概念强调至少由两人以上共同实施的故意犯罪。 需注意的是,对于具有共同过失的犯罪行为,严格说来并不属于共同犯罪范畴,此类情况应根据每个人实际危害程度区分处罚。 当提到单位犯罪时,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各类机构、组织、公司等法人主体; 然而,在谈到共同犯罪时,我们更多地关注于自然个体和犯罪集团这样的团体,这两者之间存在本质区别。 从刑法学角度看待主犯的认定,可以分为两类情况处理: 一种是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中的核心人物的惩罚,他们将面临整个集团所从事的所有犯罪的法律责任。 另一种则是针对犯罪集团之首外的其他主犯,他们将对自己在共同犯罪活动中所参与的全部犯罪负责,抑或是赔偿由自身组织、安排、指挥的全部违法犯罪行为。 尽管普通主犯可能在共同犯罪中占据主要地位,但他们却无法像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那样全面组织、筹划、指导乃至直接参与犯罪集团的活动,这就决定了这些犯罪集团首要分子之外的共犯主犯在承担刑事责任时,其所要负责的范围和程度将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有所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法律是社会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手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单位能否构成合同诈骗罪”,法律不仅是一种规定,更是一种教育和引导。我们应该从法律中学习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