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事枉法裁判罪怎么处罚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处罚辩护 |
解答 |
一、民事枉法裁判罪怎么处罚 在民事诉讼活动中,若行为人故意背离客观真实事件和法律规制,实施不公正判决的行为,其情节恶劣者,将会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留;情节严重者,将会面临五年以上至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责任。对于司法工作者而言,如果他们收取了贿赂并在之后涉及到民事、行政事项上做出违法审判行为时,且这种违法行为同时触犯了受贿罪的相关规定,则会依据惩罚较为严厉的条款进行定罪量刑。本文所提及的“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背离事实真相下的判决,例如将原本并非驰名商标的原告单位注册商标认定为驰名商标。 (2)违反法律原则下的判决,例如故意误用法律条文,故意做出与法律规定相悖的判决结果。这里所指的法律不仅仅是狭义上的法律,还包括了其他应当适用的法规等;既涵盖了实体法,也包含了程序法。 (3)同时背离事实真相和法律原则的判决。当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都应当予以立案调查: 第一,不合理判决导致公民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法人或其他组织财产受到重大损害的; 第二步,不合理判决引发当事人及其家属出现自残、身体残疾、精神失常等极端状况的; 第三步,通过伪造相关凭证、资料、证据,制造虚假案件以达到不合理判决目的的; 第四步,串通当事人制造伪证,销毁证据或篡改庭审记录以实现不合理判决的; 第五步,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况。 《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条,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不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执行职责,或者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司法工作人员收受贿赂,有前三款行为的,同时又构成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民事枉法裁判造成的损失可以申请国家赔偿吗 在涉及到民事领域中的枉法裁判行为所导致的经济损失问题时,您可考虑提起国家赔偿请求,但必须满足的首要条件便是您需具备充分且确凿的证据以证明被告方确有为枉法裁判之不当行为。当遭受枉法裁判侵害的相关当事人无法自行搜集并供应足够的证据时,您可尝试向当地的检察院提出举报、申诉,并请求其对此展开立案调查。若经证实被告存在侵害公民人身自由的罪行,该类案件的每日赔偿金额将依据国家上一年的职工日均工资进行计算。 《国家赔偿法》第三十八条 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过程中,违法采取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对判决、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书执行错误,造成损害的,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的程序,适用本法刑事赔偿程序的规定。 在民事诉讼领域,如果行为人事先有预谋地扭曲事实真相并且严重违反相关法律规定,从而导致所作出的裁决结果明显偏颇或失之公允,那么针对这种恶劣行径,相关部门将根据其情节的严重程度,予以相应的惩罚性制裁措施。其中,对应的惩罚措施可包括但不限于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甚至可以加重到判处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那些身为司法工作人员却利用职务便利进行受贿活动,进而在审判过程中违法操作的行为,相关部门将会依据更为严重的罪名对其进行定罪量刑。而所谓的“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主要指的是那些在审判过程中,既背离了客观事实,又违反了法律原则,或者同时触犯这两种情形的判决。当出现诸如重大财产损失、当事人处于极端困境之中、存在伪造证据以及串通伪证等严重情节时,相关部门应当立即启动立案调查程序。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