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恐吓威胁他人生命安全犯什么罪
分类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解答

一、恐吓威胁他人生命安全犯什么罪

众所周知,恐吓行为并不必然视为犯罪,其行为情节的轻重将根据具体情形接受相应的行政处罚,情况严重者甚至可能被判定为寻衅滋事罪。

首先,对于情节轻微且尚未达到刑事处罚门槛的恐吓行为,应当依照以下法律法规予以惩治:行为人有以下任意一种行为者,将会面临五天以下的拘留或人民币五百元以内的罚款处罚;若情节较为严重的,则处以五天至十天的拘留,同时还需处以人民币五百元以内的罚款。

1、通过撰写恐吓信件或采用其他方式威胁他人人身安全者;

2、公开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恶意中伤他人者;

3、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陷入刑事追责或遭受治安管理处罚者;

4、威胁、污辱、殴打或打击报复证人及其近亲属者;

5、多次发布有关色情、侮辱、恐吓或其他内容的信息,严重干扰他人正常生活者;

6、涉嫌非法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者。

其次,如恐吓行为的情节极其恶劣,触及到刑事处罚标准,则应按照寻衅滋事罪的相关规定予以惩处,刑期范围从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不等,如果是组织或聚集多人进行上述恐吓行为,造成社会秩序严重紊乱的,刑期则提高至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以罚金。

此外,当恐吓行为并非单纯的恐吓手段,而是伴随着谋取财产利益的行为,那么这种行为就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根据司法解释,若涉案金额较大(超过人民币两千元),嫌疑人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若是金额极为庞大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词汇量将进一步增长,刑期也将由三年提升至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再者,如果行为人事先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有害性、放射性、传染病源性等物质,或者杜撰特定的诸如爆炸和生化威胁、辐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此类消息系虚构却仍故意散播,从而严重扰乱社会秩序,那么这种行为将被判定为危害公共安全罪,刑期同样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将处以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

【寻衅滋事罪】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九十一条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恐吓威胁他人治安拘留多少天

对于恶意书写恐吓信或采取其他形式对他人人身安全构成威胁的行为,应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最轻的处罚为五天以下的拘留以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如果情节严重,则可处以五至十天的拘留,同时还要附加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根据具体情形的严重程度,恐吓行为可能会导致施行行政拘留或者刑事制裁。如果情节较轻,例如撰写恐吓信件或者对他人进行侮辱等,将会遭到拘留的处罚,同时也需要缴纳相应的罚款。然而,如果这种行为的情节更为严重的话,那么就有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刑期可以达到五年以上。若这种恐吓行动伴随着谋求财产利益的企图,那么便可能被判定为敲诈勒索罪,刑期将与案件涉及到的金额大小密切相关。此外,向公众投放虚假的恐怖信息以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将被视为危害公共安全罪。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2: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