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用人单位不交养老保险合法吗 |
分类 | 劳动纠纷-社保纠纷 |
解答 |
一、用人单位不交养老保险合法吗 在任何情况下,不论是第一次就业还是再次就业,所有雇主都必须根据当地法律规定,与所有员工签署正式的劳动合同,并且必须依法履行义务为员工购买和缴纳社会统筹的养老保险。否则,这种行为将被视为非法,将面临法律诉讼并接受相应的制裁措施。 《社会保险法》 第四条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 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 第五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自愿参加社会保险的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应当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为公民身份号码。 二、用人单位不给就业协议怎么办 如发现所在企业未予提供劳工合同,在此情况下,该名劳动者有权向相关的劳动监察大队进行检举申诉,或依法发起劳动仲裁程序。 根据我国现行法规,企业若未能提供劳动合同,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勒令企业修订并更正之。若因此导致劳动者权益受损,雇主亦有义务对此承当赔偿责任。劳工合同应当严格符合法律条文的规制,对合同文本的缔结主体及权益划分等方面均须明确清晰,并且要求企业和劳动者各自持有一份。若发现公司未能按法签订该类合同时,可认定此种行为有害无益,且属于严重违规行为。 依据我国法律规定,所有企业在新员工入职后的30日之内,必须与他们签署书面劳动合同。若此项工作未能正常进行,那么企业将面临相当程度的法律责任。具体而言,若发现企业在一个月以上但不满一年的时间未曾与员工达成劳动合同,则从职工入职满一个月的那天开始,需向这些员工支付两倍的劳动报酬。关于此类公司未履行劳动合同的救济措施有以下几点建议: 1.首先可以尝试通过与公司领导层展开对话协商,寻求友好解决方案; 其次,也可以选择前往当地劳动局内部设立的机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启动劳动仲裁程序,以追讨被拖欠的工资; 最后,倘若对于仲裁裁决结果仍然感到异议,还可以进一步向法院提起诉讼; 此外,也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进行举报投诉,请求相关部门出面,促使企业尽快改正错误。总之,劳动合同制度作为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形式,同时也是确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的首要环节和必要前提。 《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第八十一条 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本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或者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在任何一种就业环境中,不论是首次步入职场还是更换工作岗位,雇主皆需遵守地方法律法规,与员工签署正式的劳动协议,并且依照相关规定为他们购买及缴纳社会统筹的养老保险。倘若雇主未能履行上述职责,那么他的行为将会被认定为违法行为,并可能会遭受法律诉讼以及相应的惩罚。这不仅仅是为了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雇主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雇主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应该在法律的框架之内进行构建,以确保双方的权益能够得到公平、公正的保护。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