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伤残赔偿怎么算 |
分类 | 损害赔偿-人身侵权 |
解答 |
一、伤残赔偿怎么算 残疾赔偿金的详细计算方式通常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计算出的结果即为“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 其次,接下来的步骤则是将这个标准与“伤残系数”相乘得出最终的数值; 最后再根据受害者的年龄进行分段,年龄在60岁及以下的人员,赔偿年限设定为20年; 而年龄在60岁到75岁之间的人员,赔偿年限则为15年。 在上述计算过程中,“伤残系数”是衡量受害人失去劳动能力程度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评定伤残等级的关键因素。 至于“赔偿年限”,则是根据受害者的年龄进行划分,以确保公平合理。 值得一提的是,“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是由政府统计部门公开发布的权威数据所决定的。 另外,若受害者虽因伤致残,但实际收入并未因此减少,或者虽然伤残等级较低,却因职业妨害导致劳动就业受到严重影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残疾赔偿金的数额也应做适当调整。 然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以上所述的具体计算标准以及赔偿年限,可能会因为不同地区的法律法规以及司法解释的差异而有所区别。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二、伤残赔偿起诉有时效吗 关于人身伤害赔偿纠纷案件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三年,诉讼效期从权利主体明确知晓或理应获知其权益受到侵害开始,并自此日期起算。 然而,若权利受到了侵权行为伤害后,经过了长达二十年以上时间仍然没有收到法律保护,那么这一类案件将不在人民法院的审理范围之内。 在特例情形下,如果权利主体提出申请,并获得法院的批准,才可能对诉讼时效加以延长。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法律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虽然法律可能看起来复杂和深奥,但是只要我们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理解,就能够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伤残赔偿怎么算”,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学习和理解法律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