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正当防卫导致的杀人行为会如何判刑 |
分类 | 刑事辩护-暴力犯罪辩护 |
解答 |
一、正当防卫导致的杀人行为会如何判刑 当涉及到实施正当防卫并因此导致人员伤亡时,首要任务便是正确界定是否存在过度防御的情况,这主要取决于正当防卫的行动能否有效阻止非法攻击的发生。 具体来说: 1.若没有超越必要的限制,那么便可以无可争议地判定为正当防卫,无需承担任何形式的刑事责任,法院亦将对此类事件进行无罪判决,并不予做出刑期的裁决; 2.然而,如果确证有过度防御的情况出现,那么对人员的伤亡将被视为过失致死行为,此时,此类行为将会面临刑法的制裁,具体罪名为过失致死罪。 然而,对于过失致死犯罪行为所承担的刑事责任,法律规定应予以减轻或者直接豁免,这也是对防卫人权益保护的体现。 过失致人死亡的法定刑期介于三年以上至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之间; 在情节较轻微的情况下,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惩罚。 《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正当防卫导致他人死亡的后果是什么 若行为人实施了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已造成重大损害结果的“正当防卫”行为,应负相应刑事责任,但可依实际情况减免处罚。在此方面,对于正在实施严重威胁生命安全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犯罪的行为人,倘若其采取必要的防卫行动导致不法侵害者的伤亡,则不能被视为“防卫过当”而需承担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 【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防卫过当】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特殊防卫】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在因正当防卫引发的人员伤亡事件中,如何界定是否构成过度防御显得尤为重要。若正当防卫行为未超出必要限度,法律将予以免责,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然而,如果防卫行为超过了必要限度,导致对方死亡,则将被视为过失致死,尽管这属于犯罪行为,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可以依法减轻或者豁免其刑事责任。过失致死罪的法定刑期通常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情节较轻的案件,刑期可能不会超过三年。这样的规定主要是为了保障防卫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