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以诈骗进行敲诈勒索罪立案标准如何确定 |
分类 | 刑事辩护-金融诈骗辩护 |
解答 |
一、以诈骗进行敲诈勒索罪立案标准如何确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敲诈勒索罪的立案标准具体如下: 首先,需要认定其是否涉及到“数额较大”的敲诈勒索公私财产犯罪行为。通常情况下,“数额较大”这一档次是以二千元至五千元人民币作为界限来衡量的; 其次,如果涉嫌对敲诈勒索公私财物进行“数额巨大”的犯罪行为,那么其涉案金额应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人民币之间; 最后,若涉及到“数额特别巨大”的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犯罪行为,则其涉案金额应在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人民币之间。 在构成敲诈勒索罪的行为表现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行为人需要以即将实施的积极侵害行为,对财物的所有者或持有者进行恐吓; 其次,行为人扬言将要危害的对象,既可以是财物的所有者或持有者,也可以是与其存在利害关系的其他人员,比如财物所有者或持有者的亲属等人; 再次,威胁的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例如,可以当面向受害者以口头、书面或其他形式表达,也可以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传达; 此外,威胁的发出者既可以是行为人本人,也可以是委托他人代为转达; 最后,威胁所要实施的侵害行为可以是多种类型的,有些可以立即实现,如杀害、伤害,而有些则需要在未来某个时间点才能实现,如揭露个人隐私。 值得注意的是,行为人威胁将要实施危害行为并不代表他不会在威胁发出时就立即采取行动,例如,威胁将要实施伤害行为,但在威胁发出时却实施了相对较轻的殴打行为;或者威胁将要实施杀害行为,但在威胁发出时却实施了伤害行为。 《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以诈骗进行敲诈勒索罪量刑标准是什么 敲诈勒索犯罪中,涉及的金钱数目达到二千元乃至五千元以上时,便构成了违法犯罪事实,应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涉案人员进行严厉追究刑事责任。 其次,对于数额相对较大的情况,刑法规定将判处被告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是管制,同时附加或单独处罚罚金;若数额巨大,则将面临三年至十年有期徒刑的刑罚,同样需缴纳罚金; 至于数额特别巨大的情况,罪犯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惩罚,以及罚金的缴纳。关于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素,敲诈勒索罪作为一项严重侵犯财产权的犯罪行为,其犯罪对象主要针对的是公共和私人财产。部分学者持有不同观点,他们认为敲诈勒索罪的对象具有复合性,既包括人也包括财产。 然而,从敲诈勒索罪的客观要件来看,其所侵害的客体仅限于财产所有权,因此其犯罪对象仅涵盖公共和私人财产,并不包含人本身。 此外,本罪所侵犯的客体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它不仅直接侵犯了公共和私人财产的所有权,而且对他人的人身权利或其他权益造成了潜在威胁。这也是本罪区别于盗窃罪、诈骗罪的显著特征之一。 最后,本罪的犯罪对象明确指向公共和私人财产。在客观方面,本罪表现为行为人采取威胁、要挟、恐吓等手段,强迫受害者交付财物的行为。 其中,威胁是指通过告知受害者将会遭受某种恶果来迫使其处分财产,即如果不按照行为人的要求处分财产,那么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将会遭受恶果。 《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敲诈勒索罪的立案标准具体如下: 首先,需要认定其是否涉及到“数额较大”的敲诈勒索公私财产犯罪行为。通常情况下,“数额较大”这一档次是以二千元至五千元人民币作为界限来衡量的; 其次,如果涉嫌对敲诈勒索公私财物进行“数额巨大”的犯罪行为,那么其涉案金额应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人民币之间; 最后,若涉及到“数额特别巨大”的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犯罪行为,则其涉案金额应在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人民币之间。 在构成敲诈勒索罪的行为表现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行为人需要以即将实施的积极侵害行为,对财物的所有者或持有者进行恐吓; 其次,行为人扬言将要危害的对象,既可以是财物的所有者或持有者,也可以是与其存在利害关系的其他人员,比如财物所有者或持有者的亲属等人; 再次,威胁的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例如,可以当面向受害者以口头、书面或其他形式表达,也可以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传达; 此外,威胁的发出者既可以是行为人本人,也可以是委托他人代为转达; 最后,威胁所要实施的侵害行为可以是多种类型的,有些可以立即实现,如杀害、伤害,而有些则需要在未来某个时间点才能实现,如揭露个人隐私。 值得注意的是,行为人威胁将要实施危害行为并不代表他不会在威胁发出时就立即采取行动,例如,威胁将要实施伤害行为,但在威胁发出时却实施了相对较轻的殴打行为;或者威胁将要实施杀害行为,但在威胁发出时却实施了伤害行为。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