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监护权是否可以放弃监护权利 |
分类 | 婚姻家庭-子女抚养 |
解答 |
一、监护权是否可以放弃监护权利 从法律角度而言,监护权原则上不应被放弃。 监护属于法律设立的对于缺乏民事行为能力甚至受限的自然人的人身安全、财产以及其他合规权益进行课堂般的、全方位的监护和保护的法律责任。 倘若监护人选择放弃监护权,这将有可能导致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 然而,在某些特定的情形之下,比如监护人本身并不具备足够的监护能力或者存在严重侵犯被监护人权益的不当行为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监护人的身份可能会依法发生变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六条 监护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 (一)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的行为; (二)怠于履行监护职责,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职责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 (三)实施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 本条规定的有关个人、组织包括:其他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民政部门等。 前款规定的个人和民政部门以外的组织未及时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的,民政部门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 二、监护权是否能随意变更 监护权利并不能擅自予以改变。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框架内,若是要对监护权进行变更,必须符合特定的前提条件,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便是当监护人存在严重损害被监护对象身心健康或者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为时; 其次,便是在实际情况中,监护人无法正常地履行其监护职责或者丧失监护能力之时。《民法典》第三十六条 监护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 (一)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的行为; (二)怠于履行监护职责,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职责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 (三)实施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 本条规定的有关个人、组织包括:其他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民政部门等。 三、监护权是否可以放弃继承遗产 监护权与传承遗产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法律范畴。 监护权,顾名思义,是指对于那些缺乏民事行为能力或者受到某些限制无法充分行使其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对他们的人身、财产以及其他相关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一种权利义务关系。 而传承遗产则是指由于被继承人离世之后所引发的法律关系,即由合法继承人依照法定法规或者遗嘱的规定获得遗留财产的权利。 关于监护权的部分,我们必须明确这是一项不可替代的义务,然而,监护人在执行监护职责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全力保障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至于传承遗产的问题,继承人有权自主决定是否放弃继承,但是这种放弃必须在继承开始之后,遗产处理之前,通过书面形式予以表达。 如果没有做出任何表示,那么将被视为是对继承的接受。 法律上,监护权原则上不容放弃,旨在全方位保护无或限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安全、财产等权益。放弃监护或致权益受损。但特定情境下,如监护人能力不足或严重侵害被监护人,法律允许变更监护人。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