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可能缓刑么 |
分类 | 刑事辩护-经济犯罪辩护 |
解答 |
一、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可能缓刑么 制造和贩卖不合格或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若满足特定条件,则确实存在获得缓刑判决的可能性。 在具体案件处理过程中,缓刑的判罚并非绝对,而是需要结合多项具体考量因素。 这些考量因素包括犯罪者的整体犯罪情节、其是否具有真诚的忏悔态度、是否具备再次实施犯罪的风险,以及其是否会对其所生活的社区带来沉重的负面效应等等。 举例来说,假设在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案件中,犯罪者的犯罪情节相对轻微,例如销售金额相对较低、对社会造成的损害程度有限,同时他能积极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表达悔意,主动配合司法机构的调查工作,并积极赔偿受害人的经济损失等,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获得缓刑判决的可能性就会相应提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制造贩卖不合格或伪劣产品违法,特定条件下可能获缓刑。缓刑判罚要结合犯罪情节、悔罪态度、再犯风险、对社区影响等因素。如制售伪劣产品案中,犯罪情节轻微,销售金额低、损害有限,能认错悔罪、配合调查、积极赔偿,就可能提高获缓刑的几率。总之,要综合多方面判断是否缓刑。 二、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是什么犯罪 涉案人员从事虚假或粗制滥造的商品制造和贩售活动时,可能被判定为犯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对于生产者和销售者而言,若其在所制造或销售的产品中加入了杂质,将劣等品伪装成优质品,以次充好,或者使用不合格的产品披上合格产品的外衣来欺诈消费者,只要销售数额达到五万元以上但不足二十万元,均将面临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以及由销售金额或销售额的百分比计算得出的罚款处罚,并且罚金的额度是销售额的50%至两倍之间。 《刑法》第一百四十条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制造销售假口罩该怎么判 非法制作和出售假冒口罩的行径,极有可能被认定为犯下了生产及销售伪劣商品的重罪。关于具体的量刑幅度,需要全面考虑涉案的具体金额、犯罪的严重程度以及所造成的实际危害结果等多方面的因素。假如销售的金额在五万元人民币以上但却未达到二十万元的话,那么将面临两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拘役,同时要缴纳相当于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至两倍以下的罚款;如果销售的金额超过二十万元但却没有到达五十万元,那么就要接受两年以上但不到七年的有期徒刑惩罚,同样还要缴纳相当于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至两倍以下的罚款;而当销售金额达到五十万元以上但却未达到二百万元时,则会被判处七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并且要缴纳相当于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至两倍以下的罚款;最后,如果销售金额已经超过二百万元,那么就会被判处十五年的有期徒刑甚至是无期徒刑,同时还要缴纳相当于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至两倍以下的罚款或者没收全部财产。另外,如果这些假冒口罩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那么还可能会被判定为犯下了生产和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疗器械罪。 制造贩卖不合格或伪劣产品违法,特定条件下可能获缓刑。缓刑判罚要结合犯罪情节、悔罪态度、再犯风险、对社区影响等因素。如制售伪劣产品案中,犯罪情节轻微,销售金额低、损害有限,能认错悔罪、配合调查、积极赔偿,就可能提高获缓刑的几率。总之,要综合多方面判断是否缓刑。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